蓑怎么讀 蓑的意思

漢字 | 蓑 |
---|---|
讀音 |
|
注音 | ㄙㄨㄛ |
部首 | [艸] 草字頭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10 |
異體字 | 簑 莎 衰 ?? ?? 簔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4D1 |
其它編碼 | 五筆:ayke 倉頡:tywv 鄭碼:eskr 四角:44732 |
筆順編碼 | 122412511353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丨丶一丨フ一一ノフ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豎 點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撇 豎提 撇 捺 |
蓑字的意思
蓑衣,用草或棕等編成的雨衣。
蓑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蓑
suō ㄙㄨㄛˉ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 用草覆蓋。英語 rain coat made of straw, coir, etc.
法語 manteau d'herbes contre la pluie
蓑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蓑
簑 suō
〈名〉
(象形。從艸,衰聲。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面,下象衰形。字亦作“蓑”。“蓑”是后起字。本義:雨具名。即蓑衣) 同本義 [straw or palm-back rain cape]
衰,草雨衣也。秦謂之萆。——《說文》。字亦作蓑。
何蓑何笠。——《詩·小雅·無羊》
橐車載蓑笠。——《儀禮·既夕禮》
被蓑以當鎧鑐。——《管子·禁藏》
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春》
又如:蓑笠(蓑衣和斗笠);蓑褐(蓑衣短褐。比喻衣著粗劣);蓑翁(穿蓑衣的老人。指漁翁)
詞性變化
◎ 蓑 suō
〈動〉
用草覆蓋;掩 [cover with straw]
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公羊傳》
蓑字的辭典解釋
用草或棕櫚葉做成的雨具。《詩經·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漢·毛亨·傳:「蓑,所以備雨。」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動以草覆蓋。《公羊傳·定公元年》:「三月,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漢·何休·注:「若今以草衣城是也。」
康熙字典解釋
蓑【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古文〕????《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又《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
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又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毛如披蓑。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莎【卷一】【艸部】
鎬侯也。從艸沙聲。蘇禾切
說文解字注
(莎)鎬矦也。夏小正。正月緹縞。縞也者、莎隨也。緹也者、其實也。先言緹而後言縞者、何也。緹先見者也。釋艸。薃矦、莎。其實媞。按縞薃鎬同字。許讀爾雅鎬矦爲句。鎬矦雙聲。莎隨?韻。皆絫呼也。單呼則曰縞、曰莎。其根卽今香附子。從艸。沙聲。穌禾切。十七部。籒文作?。漢書地理志?題。省水從?。?與少同也。俗誤作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