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怎么讀 駟的意思

漢字 | 駟 |
---|---|
讀音 |
|
注音 | ㄙˋ |
部首 | [馬] 馬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5 |
異體字 | 駟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駟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9DF |
其它編碼 | 五筆:clg|colg 倉頡:sfwc 鄭碼:culk 四角:76300 |
筆順編碼 | 121125444425351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丨フノフ一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 橫 豎 橫折鉤 點 點 點 點 豎 橫折 撇 豎折/豎彎 橫 |
駟字的意思
同“駟”。
駟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駟
sì ㄙˋ
◎ 同“駟”。
英語 team of four horses
德語 Stern (S)?,Si (Eig, Fam)
法語 groupe de quatre cheveaux
駟字的詳細解釋
駟字的辭典解釋
由四匹馬拉駛的車子。《文選·曹植·七啟》:「駕超野之駟,乘追風之輿。」
馬。《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遇隙也。」《禮記·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
量詞:? ? 古代計算四匹馬所拉車輛的單位。相當于「輛」。《戰國策·齊策四》:「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 ? 古代計算馬匹的單位。馬四匹為一駟。《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
姓。如漢代有駟鈞。
動駕、騎。《楚辭·屈原·離騷》:「駟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風余上征。」《文選·宋玉·高唐賦》:「王乃乘玉輿,駟倉螭。」
康熙字典解釋
駟【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音四。《玉篇》四馬一乗也。《詩·鄘風》良馬五之疏王肅云: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則五轡,夏后氏駕兩,謂之麗。殷益一騑,謂之驂。周又益一騑,謂之駟。駟者,一乗四馬,兩服兩驂是也。董氏曰:馬在車中爲服,在車外爲驂。
又《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駟乗。
又《前漢·郊祀志》秦祀四畤,每畤用木寓龍一駟,木寓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註》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龍形於木也。師古曰:一駟亦四龍也。
又星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註》房四星,謂之天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瑯邪郡駟望縣。《又》樂浪郡駟望縣又姓。《左傳·定十年》郈工師駟赤。
又《前漢·文帝紀》齊王舅父駟鈞。
又借作四。《禮·樂記》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註》駟當爲四。每奏四伐,一擊一刺爲一伐。
又《集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駟【卷十】【馬部】
一乘也。從馬四聲。息利切
說文解字注
(駟)一乘也。周禮校人。鄭司農注云。四匹爲乘。按乘者、覆也。車軛駕乎馬上曰乘。馬必四。故四馬爲一乘。不必巳駕者也。引伸之、凡物四曰乘。如乘矢、乘皮、乘韋、乘壺皆是。駟者、馬一乘之名。鄭淸人箋云。駟、四馬也。按詩言四牡、言四騏、言四驖、言四騵、言四駱、言四黃皆作四。下一字皆馬名也。言駟介、言俴駟皆作駟。謂有所以加乎駟者也。今詩作駟驖、駟騵。而干旄疏引異義、公羊隱元年疏、說文驖字下皆不誤。從馬。四聲。息利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