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腴之地的意思 膏腴之地的讀音和出處
- 膏
- 腴
- 之
- 地
- 成語名稱:
- 膏腴之地
- 成語拼音:
- [gāo yú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饒的地區。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 成語例句:
- 江南水鄉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變得更加繁榮富足。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指土地肥沃的地區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膏腴之地
- 英文翻譯:
- fertile soil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膏腴之地”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高中生成語 描寫景物的成語 地貌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肥美 土地 肥沃 富饒 地區
“膏腴之地”的單字解釋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繼晷(guǐ)。2.糊狀的東西:牙膏。藥膏。3.中成藥劑型之一。在常溫時為固體、半固體或半流體的制品。可分為內服膏、外貼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的轉動部位上,使潤滑:膏車。2.把毛筆蘸墨后在硯臺上掭:膏筆。
【腴】:1.胖;豐滿:豐腴。2.肥沃:膏腴之地。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地】:[dì]1.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個區域:地區。此地。6.建筑材料鋪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間或區域的部位:地點。目的地。8.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位置:易地以處。9.表示思想或行動的某種活動領域:見地。境地。心地。10.底子:質地。[de]結構助詞,用在詞或詞組之后表示修飾后面的謂語:慢慢地走。
“膏腴之地”的反義詞
“膏腴之地”的近義詞
“膏腴之地”的相關成語
膏腴之地
膏腴之壤
膏腴貴游
膏腴子弟
安身之地
不敗之地
不毛之地
不牧之地
不食之地
必由之地
必爭之地
尺寸之地
彈丸之地
釣游之地
方寸之地
膚寸之地
桂玉之地
立于不敗之地
立足之地
立錐之地
“膏腴之地”的關聯成語
膏字的成語
腴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地字的成語
膏開頭的成語
腴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地開頭的成語
gao的成語
yu的成語
zhi的成語
di的成語
gyzd的成語
膏腴什么什么的成語
膏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膏什么什么地的成語
什么腴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腴什么地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地的成語
“膏腴之地”造句
江南水鄉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變得更加繁榮富足。
因為開渠引水,使得這大片荒原竟變成了膏腴之地。也作“膏腴之壤”。
漢中是塊膏腴之地,四面環山,資源豐富,人民富足。
上海縣雖然占地不大,但是其作為江南膏腴之地,商業活躍,經濟繁榮,富裕風流之人很多,龐大的縱欲需求自然促使此地青樓林立,**如云。
祖約首鼠兩端,當初他不戰而退,丟失了河南膏腴之地,怕朝廷降罪,因而一再向老夫獻媚要求投效。
不臣,已經占據了中原大部和關洛膏腴之地的權臣,已經迫不及待的要丟到尚父和攝政的名義,效法。
這里不但連通四方,而且還是人口稠密、文化悠久的膏腴之地,這樣的地方原本是傳播信仰的首選,但巴比倫這方福地的優點同樣也是它的缺點。
自己能夠統領自己的部落,而且還占據這塊膏腴之地,卻是因為有闕機。
相反,靠著牢牢掌握住的那些膏腴之地,再加上固若金湯的堅固防線,帝國的日子過得相當的不錯。
現在來自聯邦安全局的前任和現任的官員們都源源不斷地涌入這里。他們在這片著名的膏腴之地上租用或是購買豪華的賓館、療養院、別墅。
* 膏腴之地的意思 膏腴之地的成語解釋 膏腴之地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