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大的成語 (961個)

    181

    東挦西扯

    成語拼音:
    dōng xián xī chě
    成語解釋:
    指到處張羅。
    成語出處:
    康有為《同書》甲部第三章:“以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支持之事,東挦西扯,憂苦莫當。”
    182

    朵頤

    成語拼音:
    duǒ yī dà jiáo
    成語解釋:
    朵:動;頤:下巴。動嘴吃。
    成語出處:
    蓋如久處災區之民,草根木皮,凍雀腐鼠,罔不甘之,~。(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第二十九章)
    183

    有見地

    成語拼音:
    dà yǒu jiàn dì
    成語解釋:
    很有見解
    成語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3回:“這等人如何能夠相與,怪不得帝君要召回令師兄,正是有見地。”
    184

    杖則走

    成語拼音:
    dà zhàng zé zǒu
    成語解釋: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于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箠則走,以逃暴怒也。”
    185

    分茅列土

    成語拼音:
    fēn máo liè tǔ
    成語解釋:
    謂分封侯位和土地。
    成語出處:
    唐·張說《延州豆盧使君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后,煉石補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啟弄孫之美色。”
    186

    風斯在下

    成語拼音:
    fēng sī zài xià
    成語解釋:
    斯:語助詞。是因為風在它下面。指鵬鳥憑借風力而高飛。比喻超越前賢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
    187

    風云人物

    成語拼音:
    fēng yún rén wù
    成語解釋:
    風云:比喻飛快發展變化的形勢、環境。在一定條件下應運而生;言論或行動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影響的人。也指在一定環境中;家注目的人。
    成語出處: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的風云人物之一。”
    188

    高步闊視

    成語拼音:
    gāo bù kuò shì
    成語解釋:
    同“高視闊步”。
    成語出處: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扇擊手作拍板,口唱《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189

    顧此失彼

    成語拼音:
    gù cǐ shī bǐ
    成語解釋:
    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形容頭緒繁多;無法兼顧全面。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6回:“分軍為三:一軍攻麥城,一軍攻紀南城,王率軍直搗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190

    割雞焉用牛刀

    成語拼音:
    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成語解釋: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氣力。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191

    關門養虎,虎傷人

    成語拼音: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
    成語解釋:
    比喻縱容助長壞人壞事,到頭來自己受害。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0回:“古人說的‘關門養虎,虎傷人’。這個東西,如何養得熟的。”
    192

    高睨

    成語拼音:
    gāo nì dà tán
    成語解釋:
    睨:視。眼睛看著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成語出處:
    漢 張衡《應間》:“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與之乎高睨而談。”
    193

    毀方瓦合

    成語拼音:
    huǐ fāng wǎ hé
    成語解釋:
    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喻屈己從眾,君子為道不遠離于人。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宋俞文豹《吹劍錄》:“故《儒行》欲毀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塵。”后指毀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成語出處:
    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
    194

    鴻漸之翼

    成語拼音:
    hóng jiàn zhī yì
    成語解釋:
    鴻鵠憑借羽翼而高飛遠行,因以“鴻漸之翼”比喻才;高才。
    成語出處:
    《漢書·公孫弘卜式等傳贊》:“公孫弘、卜式、兒寬皆以困于燕爵,遠跡羊豕之間,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顏師古注引李奇曰:“漸,進也,鴻一舉而進千里者,羽翼之材也。弘等皆以材初為俗所薄,若燕爵不知鴻志也。”
    195

    豪厘不伐,將用斧柯

    成語拼音:
    háo lí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
    成語解釋:
    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成語出處:
    《史記 蘇秦列傳》:“《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將有患,將奈之何?’”
    196

    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成語拼音: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成語解釋:
    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釀成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 觀周》:“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197

    河目海口

    成語拼音:
    hé mù hǎi kǒu
    成語解釋:
    河目:形狀像河一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海一樣的嘴,又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成語出處:
    《詩經 雅 生民》:“后稷呱矣。”唐 孔穎達疏:“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龍顏之類。”
    198

    撼樹蚍蜉

    成語拼音:
    hàn shù bí fú
    成語解釋:
    撼:搖動。蚍蜉:螞蟻。想把樹搖動的螞蟻。比喻自不量力者。
    成語出處:
    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樹,可笑不自量。”
    199

    鴻業遠圖

    成語拼音:
    hóng yè yuǎn tú
    成語解釋:
    鴻:。宏偉的事業,遠的志向或謀劃。
    成語出處: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若國家不為體恤,不為保護,則小者無以覓蠅頭微利,者無以展鴻業遠圖。”
    200

    繼古開今

    成語拼音:
    jì gǔ kāi jīn
    成語解釋:
    指繼往開來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鄭振鐸》:“先生如離開北平,亦可惜,因北平究為文化舊都,繼古開今之事,尚有可為者在也。”
    * 大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