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成語 (246個)
-
161
身寄虎吻
- 成語拼音:
- shēn jì hǔ wěn
- 成語解釋:
- 謂把身子置于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 成語出處:
- 晉·桓彝《薦譙無彥表》:“兇命屢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
162
三人成虎
- 成語拼音:
- sān rén chéng hǔ
- 成語解釋:
- 城里本沒有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說城里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傳播;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
-
163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成語拼音: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 成語解釋:
-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 成語出處:
- 《晚清文學叢鈔 冷眼觀》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
-
164
畏敵如虎
- 成語拼音:
- wèi dí rú hǔ
- 成語解釋:
- 害怕敵人如同怕虎一般。
- 成語出處:
- 明·徐光啟《謹申一得以保萬全疏》:“自然人賈勇,何至如今畏敵如虎,視營伍如蹈阱乎?”
-
165
臥虎藏龍
- 成語拼音:
- wò hǔ cáng lóng
- 成語解釋:
-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
166
握蛇騎虎
- 成語拼音:
- wò shé qí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境極其險惡。
- 成語出處:
- 《魏書 彭城王傳》:“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
167
笑面虎
- 成語拼音:
- xiào miàn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兇狠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龐元英《談藪》:“公袞性甚和,平居常若嬉笑,人謂之笑面虎。”
-
168
熊腰虎背
- 成語拼音:
- xióng yāo hǔ bèi
- 成語解釋:
- 腰粗壯如熊,背寬厚如虎。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這廝倒是一條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
169
燕頷虎頸
- 成語拼音:
- yàn hàn hǔ jǐng
- 成語解釋:
- 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
170
引虎拒狼
- 成語拼音:
- yǐn hǔ jù láng
- 成語解釋:
-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 成語出處:
- 清·陳天華《猛回頭》:“斷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勸列位萬萬莫做。”
-
171
引虎入室
- 成語拼音:
- yǐn hǔ rù shì
- 成語解釋:
- 猶言引狼入室。
- 成語出處:
- 清·夏燮《中西紀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為虎添翼。”
-
172
養虎傷身
- 成語拼音:
- yǎng hǔ shāng shēn
- 成語解釋:
- 飼養老虎,自傷其身。比喻縱敵留患。
- 成語出處:
- 明·沈采《千金記·入關》:“大王,你只宜乘早擊之,若遲便有養虎傷身之害矣。”
-
173
引虎自衛
- 成語拼音:
- yǐn hǔ zì wèi
- 成語解釋:
- 引:招引。引來老虎,保衛自己。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果反受其害。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嚴顏在巴郡,聞劉璋法正請玄德入川,拊心而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
174
養虎自遺患
- 成語拼音:
- yǎng hǔ zì yí hu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
175
養虎自貽災
- 成語拼音:
- yǎng hǔ zì yí zāi
- 成語解釋:
-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同“養虎自遺患”。
- 成語出處: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誰待肯養虎自貽災。”
-
176
魚魯帝虎
- 成語拼音:
- yú lǔ dì hǔ
- 成語解釋:
-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 成語出處:
-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余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訂正之。”
-
177
鷹瞵虎視
- 成語拼音:
- yīng lín hǔ shì
- 成語解釋:
- 像鷹和虎一樣兇狠貪婪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論私德》二:“俄羅斯政府,以鷹瞵虎視之勢,震懾五陸,而其人民稱罪惡之府,黑暗無復天日,(日本人有《露西亞亡國論》,窮形盡相。)亦生計沈窘之影響也。”
-
178
一山不藏二虎
- 成語拼音: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人不能相容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
179
鷹揚虎視
- 成語拼音:
- yīng yáng hǔ shì
- 成語解釋:
- 象鷹那樣飛翔,如虎一般雄視。形容十分威武。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后進見拔,皆鷹揚虎視,有萬里之望。”
-
180
縱虎出柙
- 成語拼音:
- zòng hǔ chū xiá
- 成語解釋:
-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
- 成語出處:
- 《續資治通鑒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遼王托克托,乘國有隙,誅屠骨肉……如令歸藩,臂之縱虎出柙。”
* 虎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