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敢字的成語 (44個)
-
1
不敢告勞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gào láo
- 成語解釋:
-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
2
不敢高攀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gāo pān
- 成語解釋:
- 攀:比喻結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親戚
- 成語出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
-
3
不敢茍同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gǒu tóng
- 成語解釋:
- 茍:茍且。不敢隨便地同事。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 成語出處:
- 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一章:“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紅花會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
4
不敢后人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hòu rén
- 成語解釋:
- 后:落后。不甘心落在別人后面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抗戰以來》:“凡遇黨政當局對抗戰建國積極方面有所號召,亦無不竭誠響應,不敢后人。”
-
5
不敢掠美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lüè měi
- 成語解釋:
- 掠:掠奪。不敢掠奪旁人之美。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四年》:“己惡而掠美為昏。”
-
6
不敢旁騖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páng wù
- 成語解釋:
-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別的事里面去。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希特勒在西線勝利以前,他似乎是謹慎的。攻波蘭,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爾干,都是注全力于一處,不敢旁騖。”
-
7
不敢問津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wèn jīn
- 成語解釋:
-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長沮桀溺藕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
8
不敢越雷池一步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 成語解釋:
-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
- 成語出處:
- 晉 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
9
不敢造次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zào cì
- 成語解釋:
- 造次:倉促、魯莽輕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事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
10
不敢自專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zì zhuān
- 成語解釋:
- 自專:擅自專斷。不敢自作主張,獨自行事。有自謙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褅夾議》:“凡在擬議,不敢自專。
-
11
犯顏敢諫
- 成語拼音:
- fàn yán gǎn jiàn
- 成語解釋: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
- 成語出處:
- 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臣誠不佞,有匡國致君之術,無位而不得行;有犯顏敢諫之心,無路而不得達。”
-
12
敢不承命
- 成語拼音:
- gǎn bù chéng mìng
- 成語解釋: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成語出處:
- 《儀禮·士昏禮》:“吾君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
13
敢布腹心
- 成語拼音:
- gǎn bù fù xīn
- 成語解釋:
- 敢:指自己很冒昧;布:陳述;腹心:真誠的心意。表示恭謹地陳述真誠的心意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敢布腹心,君實圖之。”
-
14
敢不如命
- 成語拼音:
- gǎn bù rú mìng
- 成語解釋: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玄微道:‘此乃易事,敢不如命。’”
-
15
敢不聽命
- 成語拼音:
- gǎn bù tīng mìng
- 成語解釋: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齊侯次于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聽命!’”
-
16
敢不唯命
- 成語拼音:
- gǎn bù wéi mìng
- 成語解釋: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
- 成語出處:
- 《宋史·李萬超傳》:“萬超奮然謂其部下曰:‘非止逃生,我足建勛,汝曹能乎?’眾皆躍然喜曰:‘敢不唯命!’”
-
17
敢怒不敢言
- 成語拼音:
- gǎn nù bù gǎn yán
- 成語解釋:
- 敢:膽量大;言:說。內心憤怒但不敢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三回:“正是啞子吃黃連,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
18
敢怒而不敢言
- 成語拼音:
-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 成語解釋:
- 心里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于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 成語出處:
- 唐 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19
敢怒敢言
- 成語拼音:
- gǎn nù gǎn yán
- 成語解釋:
- 敢于憤怒,又敢于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當不起晁大舍也敢為敢做。”
-
20
敢想敢干
- 成語拼音:
- gǎn xiǎng gǎn gàn
- 成語解釋:
-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
- 成語出處:
- 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其實既是個細琢細磨的能人巧匠,也有著敢想敢干的猛烈勁兒。”
* 敢的成語,帶敢字的成語,包含敢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