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敢的成語 (14個)
-
1
犯顏敢諫
- 成語拼音:
- fàn yán gǎn jiàn
- 成語解釋: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
- 成語出處:
- 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臣誠不佞,有匡國致君之術,無位而不得行;有犯顏敢諫之心,無路而不得達。”
-
2
敢怒敢言
- 成語拼音:
- gǎn nù gǎn yán
- 成語解釋:
- 敢于憤怒,又敢于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當不起晁大舍也敢為敢做。”
-
3
敢想敢干
- 成語拼音:
- gǎn xiǎng gǎn gàn
- 成語解釋:
-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
- 成語出處:
- 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其實既是個細琢細磨的能人巧匠,也有著敢想敢干的猛烈勁兒。”
-
4
敢想敢說
- 成語拼音:
- gǎn xiǎng gǎn shuō
- 成語解釋:
-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
- 成語出處:
- 謝覺哉《青年人怎樣鍛煉自己》:“敢想、敢說也是一種斗爭。首先要和自己的舊思想作斗爭。”
-
5
敢作敢當
- 成語拼音:
- gǎn zuò gǎn dāng
- 成語解釋:
- 敢:有膽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擔責任。
- 成語出處: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5回:“敢作敢當,才是英雄好漢。”
-
6
敢做敢當
- 成語拼音:
- gǎn zuò gǎn dāng
- 成語解釋:
- 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擔責任
- 成語出處: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35回:“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熱,敢做敢當報不平。”
-
7
敢作敢為
- 成語拼音:
- gǎn zuò gǎn wéi
- 成語解釋:
- 做事果敢,不怕風險,無所顧忌
- 成語出處:
- 明 王士性《廣志繹 江南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為之事,意到即行。”
-
8
敢做敢為
- 成語拼音:
- gǎn zuò gǎn wéi
- 成語解釋:
- 做事勇敢,無所畏懼
- 成語出處:
- 清·翁方綱《石洲詩話》:“石湖(范成大)、誠齋(楊萬里)……與放翁(陸游)并稱,而誠齋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為之色,頤指氣使,似乎無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
-
9
汗不敢出
- 成語拼音:
- hàn bù gǎn chū
- 成語解釋:
- 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
10
見義敢為
- 成語拼音:
- jiàn yì gǎn wéi
- 成語解釋:
- 見“見義勇為”。
- 成語出處:
- 宋·曾鞏《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為吏明悟敏捷,見義敢為,不少屈以求合。”
-
11
愧不敢當
- 成語拼音:
- kuì bù gǎn dāng
- 成語解釋:
- 感到慚愧;承當不起。表示對別人所給予的稱贊或物品受之有愧。
- 成語出處:
- 清 鄭燮《劉柳村冊子》:“紫瓊崖道人,慎郡王也,贈詩:‘按拍遙傳月殿曲,走盤亂瀉蛟宮珠。’愧不敢當,然亦佳句。”
-
12
能征敢戰
- 成語拼音:
- néng zhēng gǎn zhàn
- 成語解釋:
- 征:征討。形容作戰經驗豐富,敢于作戰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5回:“必用能征敢戰之將,先以力敵,后用智擒。”
-
13
誼不敢辭
- 成語拼音:
- yì bù gǎn cí
- 成語解釋:
- 猶言義不容辭。
- 成語出處:
- 清·顧炎武《答陳亮工書》:“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愛,誼不敢辭,已具一稿,藏之篋中。”
-
14
正色敢言
- 成語拼音:
- zhèng sè gǎn yán
- 成語解釋:
- 態度嚴肅,敢于直言。
- 成語出處:
- 《明史 王竑傳》:“十一年授戶科給事中,豪邁負氣節,正色敢言。”又《劉健傳》:“健學問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 第三個字是敢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