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君子的詞語
形容君子的詞語:1. 仁德;2. 忠誠;3. 恭敬;4. 謙虛;5. 寬容;6. 誠信;7. 溫和;8. 堅定;9. 慷慨;10. 知禮;11. 清廉;12. 謙讓;13. 正直;14. 端莊;15. 風度;16. 深思熟慮;17. 謹慎;18. 公正;19. 平和;20. 灑脫
形容君子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君子不器 | 君子不器 1,君子不應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易經·系辭》有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2,君子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君子不器,還要根據“道”來理解,孔子在《易傳》里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質都是器,不單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運動、發展的總規律,是無形的。但是,道器不離,無形的規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 孔子解釋“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長,不能只求學到一兩門或多門手藝,不能只求職業發財致富,而當“志”于“道”,就要從萬象紛呈的世界里邊,去悟到那個眾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在孔子看來,只有悟道,特別是修到天道與本心為一,才有信仰,才有駕馭各種復雜事件的能力,才能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講應用,也是強調以不變應萬變。一旦明道,即朱子說的格物致知,也是陽明先生講的致良知,則可以持經達變,抱一應萬,待人接物事事可為!君子不器,并不是說可以脫離實際,忽略現實,因為陰陽一體,道器不離,悟道總是在器中,悟道后還是在器中運用。 |
四君子 | 四君子 (梅、蘭、竹、菊的別稱)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來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四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以梅、蘭、竹、菊謂四君子,他們分別是指:梅花、蘭花、翠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其品質分別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為中國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其文化寓意為: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竹,清雅澹泊,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 ,世外隱士。他們都沒有媚世之態、遺世而獨立。在四君子之中而唯有梅花被古人的智慧創作出“梅花篆字”。 |
使君子 | 使君子 (植物)使君子,別名: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學名:Quisqualis indica Linn.)是使君子科、使君子屬攀援狀灌木,高2-8米;小枝被棕黃色短柔毛。葉對生或近對生,葉片膜質,卵形或橢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鈍圓,表面無毛,背面有時疏被棕色柔毛,幼時密生銹色柔毛。頂生穗狀花序,組成傘房花序式;苞片卵形至線狀披針形,被毛;具明顯的銳棱角5條,成熟時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白色,圓柱狀紡錘形。花期初夏,果期秋末。種子為中藥中最有效的驅蛔藥之一,對小兒寄生蛔蟲癥療效尤著。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
梁上君子 | 梁上君子【解釋】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出處】《后漢書·陳寔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示例】邑西某乙,故~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某乙》【反義詞】正人君子【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小偷 |
君子蘭 | 君子蘭 (自然植物)君子蘭(學名:Clivia miniata),別名劍葉石蒜、大葉石蒜,是石蒜科君子蘭屬的觀賞花卉。原產于南非南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長達30-50天,以冬春為主,元旦至春節前后也開花,忌強光,為半陰性植物,喜涼爽,忌高溫。生長適溫為15-25℃,低于5℃則停止生長。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濕潤的土壤,忌干燥環境。君子蘭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中國常在溫室盆栽供觀賞。分株或種子繁殖。功效相同的尚有垂笑君子蘭(C. nobilis),各地溫室栽培,花色多樣。君子蘭的壽命達幾十年或更長。君子蘭是長春市的市花。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君子之交淡如水【解釋】交:交情。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出處】《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示例】我止望周人之急緊如金,~。 ◎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三折【近義詞】君子之交【反義詞】小人之交甜如蜜【語法】主謂式;作狀語;含褒義 |
君子蘭 | 君子蘭 (自然植物)君子蘭(學名:Clivia miniata),別名劍葉石蒜、大葉石蒜,是石蒜科君子蘭屬的觀賞花卉。原產于南非南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長達30-50天,以冬春為主,元旦至春節前后也開花,忌強光,為半陰性植物,喜涼爽,忌高溫。生長適溫為15-25℃,低于5℃則停止生長。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濕潤的土壤,忌干燥環境。君子蘭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中國常在溫室盆栽供觀賞。分株或種子繁殖。功效相同的尚有垂笑君子蘭(C. nobilis),各地溫室栽培,花色多樣。君子蘭的壽命達幾十年或更長。君子蘭是長春市的市花。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成人之美【解釋】謂君子當促成他人之好事。《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朱熹 集注:“成者,誘掖奬勸,以成其事也。”《後漢書·王梁傳》:“‘君子成人之美’,其以 梁 爲 濟南 太守。”《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又道是‘君子成人之美’,便是個漠不相關的朋友,咱們還要勸他作成這件事,何況我合他呢?” |
癮君子 | 癮君子 (吸煙或吸毒上癮的人)癮君子是指吸煙或吸毒上癮的人。俚語中,"癮君子"常用junkie來表達,其相應的英文解釋為"aheroinaddict"。據說,junkie是對"癮君子"的戲謔稱謂——吸毒的人常常錢袋空空,為了吸毒,他們竟對拾荒(tocollectjunk)迷戀萬分,常常收集廢棄金屬以此掙得買毒品的錢。 |
樑上君子 | 【解釋】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出處】《后漢書·陳寔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示例】邑西某乙,故~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某乙》【反義詞】正人君子【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小偷 |
君子好逑 | 君子好逑【解釋】逑,通“仇”。仇:配偶,故好逑即好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語。【出處】語出《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
君子之交 | 君子之交【解釋】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出處】《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近義詞】君子之交淡如水【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
癮君子 | 癮君子 (吸煙或吸毒上癮的人)癮君子是指吸煙或吸毒上癮的人。俚語中,"癮君子"常用junkie來表達,其相應的英文解釋為"aheroinaddict"。據說,junkie是對"癮君子"的戲謔稱謂——吸毒的人常常錢袋空空,為了吸毒,他們竟對拾荒(tocollectjunk)迷戀萬分,常常收集廢棄金屬以此掙得買毒品的錢。 |
豈弟君子 | 豈弟君子【解釋】和樂平易而厚道的人。【出處】《詩經·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示例】轎子將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曉得是一位~。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
仁人君子 | 仁人君子【解釋】仁:仁愛。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語諷刺偽君子。【出處】《晉書·刑法志》:“刑之則止,而加之斬戮,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于此,歲以巨計,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政乎?”【示例】處于布衣窘迫之中,千金不改其志,端的是~也。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 |
偽君子 | 偽君子 (虛偽的人)偽君子就是那種表面上得體大方,正派高尚,處處退讓,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風度,實際上是虛偽、出爾反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岳不群作為小說家金庸塑造的“偽君子”的形象,早已深入民間。岳不群有“君子劍”的美號,他的言行舉止,無不得體大方,處處退讓,教人佩服,誰知外表這樣優秀的人,才是最好惡貪婪的人。 |
士君子 | 士君子 士君子,漢語詞匯,拼音shì jūn zǐ。古代指上層統治人物。 |
君子人 | 君子人 君子人,拼音:jūn zǐ rén,即君子,指才德出眾者,出自《論語·泰伯》:“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
僞君子 | 偽君子 (虛偽的人)偽君子就是那種表面上得體大方,正派高尚,處處退讓,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風度,實際上是虛偽、出爾反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岳不群作為小說家金庸塑造的“偽君子”的形象,早已深入民間。岳不群有“君子劍”的美號,他的言行舉止,無不得體大方,處處退讓,教人佩服,誰知外表這樣優秀的人,才是最好惡貪婪的人。 |
偽君子 | 偽君子 (虛偽的人)偽君子就是那種表面上得體大方,正派高尚,處處退讓,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風度,實際上是虛偽、出爾反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岳不群作為小說家金庸塑造的“偽君子”的形象,早已深入民間。岳不群有“君子劍”的美號,他的言行舉止,無不得體大方,處處退讓,教人佩服,誰知外表這樣優秀的人,才是最好惡貪婪的人。 |
隱君子 | 隱君子 原指隱居逃避塵世的人,后來借指吸毒成癮或吸煙成癮的人(隱、癮諧音) |
大雅君子 | 大雅君子【解釋】大雅:對品德高尚,才學優異者的贊詞。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出處】《漢書·景十三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之矣。”《論語·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示例】是以~,于安思危,以遠咎悔;小人臨禍懷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 |
謙謙君子 | 謙謙君子【解釋】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出處】《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示例】俺這等~,須不比泛泛庸徒。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先小人,后君子 | 先小人,后君子【解釋】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計較利益得失的話說在前頭,然后再講情誼。【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九回:“化這們說。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示例】咱們~。說明了,我可就給一間的房錢。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十二回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解釋】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示例】他處處懷疑別人在跟他過不去,真是~。【近義詞】以升量石、以己度人【反義詞】易地而處、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隱君子 | 隱君子 原指隱居逃避塵世的人,后來借指吸毒成癮或吸煙成癮的人(隱、癮諧音) |
正人君子 | 正人君子【解釋】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出處】《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阘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示例】旬這樣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氣,有肝膽,相與了這樣~,也不枉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近義詞】志士仁人、跳梁小丑【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用于諷刺人 |
君子國 | 君子國 君子國:《鏡花緣》中的國名 君子國:《海經·海外東經》中的古國名 |
君子于役 |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是選自《詩經·國風·王風》里面的一首詩,標題是后人加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君子,是對男子的尊稱,這里指丈夫。于,在。役,服役,指當時統治者征調勞動人民服役。丈夫在外面服役。 |
君子仇 | 君子仇 君子的配偶。 三國 魏 曹植 《蒲生行浮萍篇》:“結發辭嚴親,來為君子仇。”參見“ 君子好逑 ”。 |
君子國 | 君子國 君子國:《鏡花緣》中的國名 君子國:《海經·海外東經》中的古國名 |
淑人君子 | 淑人君子【解釋】淑:溫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賢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
先君子 | 先君子 先君子,漢語詞語,拼音為xiān jūn zǐ,意思是對已故父親的稱呼。“先”是對死去人的尊稱,“先君”“先考”均指亡父。“先妣”則指亡母。 |
君子竹 | 君子竹 “君子竹”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常用意象,歷來作為君子的美好象征。 |
謙謙君子 | 【解釋】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出處】《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示例】俺這等~,須不比泛泛庸徒。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豈弟君子 | 【解釋】和樂平易而厚道的人。【出處】《詩經·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示例】轎子將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曉得是一位~。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
賢才君子 | 賢才君子 指有才有德的人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愿從其游而為之死。” |
事急無君子 | 事急無君子【解釋】謂人到緊急關頭,就顧不得講規矩、禮貌了。【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邦杰道:‘好一匹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無君子,只得借他來騎騎。’”【示例】叔寶跟進城門,~,當街跪下稟道:‘小的是山東濟南府解戶,伺候老爺領回批。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回 |
君子風 | 君子風 君子風是一種漢語詞語,拼音:jūn zǐ fēng。解釋,君子的風度。 |
君子風 | 君子風 君子風是一種漢語詞語,拼音:jūn zǐ fēng。解釋,君子的風度。 |
史君子 | 史君子 史君子,讀音shǐ jūn zǐ,是漢語詞匯,為中草藥名。 |
君子之接如水 | 君子之接如水【解釋】見“ 君子之交淡如水 ”。 |
君子之交淡若水 | 君子之交淡若水【解釋】見“ 君子之交淡如水 ”。 |
君子鄉 | 君子鄉 ' |
事急無君子 | 【解釋】謂人到緊急關頭,就顧不得講規矩、禮貌了。【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邦杰道:‘好一匹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無君子,只得借他來騎騎。’”【示例】叔寶跟進城門,~,當街跪下稟道:‘小的是山東濟南府解戶,伺候老爺領回批。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回 |
君子鄉 | 君子鄉 ' |
八君子 | 八君子 八君子,讀音是bā jūn zǐ,是一漢語詞匯,解釋是明 末 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等八人。 |
君子協定 | 君子協定【解釋】雙方不經過書面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它與書面條約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國際事務間,后亦用為事先約定的套語。又稱作“紳士協定”。 |
愷悌君子 | 辭典解釋愷悌君子 kǎi tì jūn zǐ 和樂平易的有德君子。《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東方朔傳》:「詩云:『營營青蠅,止于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唐.蕭穎士〈菊榮篇〉五章之一:「采采者菊,芬其榮斯,紫英黃萼,照灼丹墀,愷悌君子,佩服攸宜。」也作「豈弟君子」、「愷弟君子」。 |
豹蔚 | 豹蔚 bào wèi 豹蔚 (1).《易·革》:“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后以“豹蔚”比喻君子、賢者風度姿容美好。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大人虎炳,君子豹蔚。” 唐 柳宗元 《獻弘農公》詩:“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龍驤。”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自標奇瑋,難藏豹蔚之姿;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舉。” (2).借指君子、賢者。 明 黃尊素 《<倪文正公集>敘》:“不信其言,則貍斑與豹蔚爭坐, 隴廉 與 娵孟 同宮。” |
欺以其方 | 欺以其方 欺以其方,qī yǐ qí fāng,欺:欺騙;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壞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騙別人。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譯文: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校人欺子產》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①,子產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④以非其道。 (選自《孟子·萬章上》)注釋: ①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魚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靈活的樣子。 ④罔:欺騙。《校人欺子產》譯文: 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有智慧?我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
君子豹變 | 辭典解釋君子豹變 jūn zǐ bào biàn 豹變,豹變得更斑斕絢麗。君子豹變是形容君子遷善去惡,更見其美德。語出《易經.革卦.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后亦用以比喻人由貧賤而顯達。 |
闇然 | 闇然 (1).隱晦深遠,不易為人所見。《禮記·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鄭玄 注:“言君子深遠難知,小人淺近易知。” 孔穎達 疏:“言君子以其道德深遠謙退,初視未見,故曰闇然。” 宋 楊億 《次韻和盛博士寄贈虞部李郎中之什》:“門墻日已峻,德望闇然彰。” 清 曾國藩 《養晦堂記》:“有君子人者,常終身幽默,闇然深退,彼豈生與人異性,誠見乎其大而知眾人所爭者之不足深較也。” |
德性 | 德性 德性,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語出《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鄭玄 注:“德性,謂性至誠者也。” 孔穎達 疏:“‘君子尊德性’者,謂君子賢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誠也。” 清 李漁 《風箏誤·和鷂》:“就當才貌都有了,那舉止未必端莊,德性未必貞靜。” |
防患未然 | 防患未然【解釋】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出處】《周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示例】君子~,這事非同小可。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二回【近義詞】防微杜漸、有備無患【反義詞】臨渴掘井、江心補漏、患至呼天【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事前預防 |
裈虱 | 裈虱 詞語解釋 三國 魏 阮籍 生活於 魏 晉 易代之際,不滿現實,常著詩文以譏刺和抨擊虛偽的禮教制度。其所作《大人先生傳》云:“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見《晉書·阮籍傳》。后遂以“褌虱”比喻虛偽、迂腐、守禮求榮的“正人君子”。 金 元好問 《放言》詩:“井蛙奚足論,褌虱良足羞。” |
三諫之義 | 三諫之義【解釋】指事君之正道。【出處】《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
正冠李下 | 正冠李下【解釋】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出處】《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示例】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既貽疵辱,方致徽繩。 ◎《梁書·王僧孺傳》 |
撰杖捧屨 | 撰杖捧屨 謂侍奉長者。語本《禮記.曲禮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陳澔集說:"氣乏則欠,體疲則伸;撰,猶持也。此四者皆厭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請退。"本謂長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厭倦起行之意。 |
君子固窮 | 君子固窮【解釋】君子:有教養、有德行的人;固窮:安守貧窮。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