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小鴨子的三字詞語
形容小鴨子的三字詞語:1. 可愛活潑;2. 嬌小可愛;3. 神態可愛;4. 活潑可愛;5. 萌萌噠;6. 青澀可愛;7. 純真可愛;8. 俏皮可愛;9. 憨態可掬;10. 小巧玲瓏;11. 清新可愛;12. 天真可愛;13. 愛心滿滿;14. 美麗可愛;15. 淘氣可愛;16. 靈動可愛;17. 小巧可人;18. 活力四射;19. 萌寵可愛;20. 可愛無敵
形容小鴨子的三字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鴨蛋 | 鴨蛋 (鴨科動物的卵)鴨蛋(Duck's egg),又名鴨子、鴨卵、太平、鴨春、青皮等,為鴨科動物家鴨的卵,可孵化成小鴨。主要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鈉、氯等營養成分。 鴨蛋 (詞語釋義)鴨蛋是一個詞語,一般指鴨子產的卵,引申義為零,謂沒有成績,數目零,記作“○”,狀如鴨蛋,故有此喻。 |
烤鴨 | 烤鴨 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風味特點:色澤略黃,柔軟淡香,夾卷其他葷素食物用,為宴席常用面點,更是家常風味小吃。 烤鴨歷史悠久,起源于中國南北朝時期,當時《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宮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制作菜肴。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廚師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受到人們稱贊,即被宮廷取名為“烤鴨”。 |
鴨兒 | 鴨兒 鴨兒,是漢語詞匯,出自《采蓮子》,解釋為小鴨等。 |
小溜子 | 小溜子 拼音:xiǎo liū zǐ 注音:ㄒㄧㄠˇ ㄌㄧㄨ ㄗㄧˇ 解釋:方言。小船。 出處:知俠 《鐵道游擊隊》第十一章:“那是漁家爬在小溜子里,鉆進草梗子里在打水鴨子哩。” |
鴨蛋 | 鴨蛋 (鴨科動物的卵)鴨蛋(Duck's egg),又名鴨子、鴨卵、太平、鴨春、青皮等,為鴨科動物家鴨的卵,可孵化成小鴨。主要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鈉、氯等營養成分。 鴨蛋 (詞語釋義)鴨蛋是一個詞語,一般指鴨子產的卵,引申義為零,謂沒有成績,數目零,記作“○”,狀如鴨蛋,故有此喻。 |
鴨嘴獸 | 鴨嘴獸 (哺乳綱動物)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它是未完全進化的哺乳動物,種類極少,同屬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動物之一;18世紀后期,喬治·肖收到鴨嘴獸標本,以為這種生物是惡作劇的產物,后于1799年命名。鴨嘴獸嘴和腳像鴨子,而身體和尾部像海貍。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亞。由于鴨嘴獸數量較少且分布較小,故暫未發現亞種。 |
烤鴨 | 烤鴨 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風味特點:色澤略黃,柔軟淡香,夾卷其他葷素食物用,為宴席常用面點,更是家常風味小吃。 烤鴨歷史悠久,起源于中國南北朝時期,當時《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宮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制作菜肴。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廚師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受到人們稱贊,即被宮廷取名為“烤鴨”。 |
鴨兒 | 鴨兒 鴨兒,是漢語詞匯,出自《采蓮子》,解釋為小鴨等。 |
一匹雛 | 一匹雛 一匹雛,原意一只小鴨。出自《孟子·告子下》 |
一匹雛 | 一匹雛 一匹雛,原意一只小鴨。出自《孟子·告子下》 |
鴨嘴獸 | 鴨嘴獸 (哺乳綱動物)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它是未完全進化的哺乳動物,種類極少,同屬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動物之一;18世紀后期,喬治·肖收到鴨嘴獸標本,以為這種生物是惡作劇的產物,后于1799年命名。鴨嘴獸嘴和腳像鴨子,而身體和尾部像海貍。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亞。由于鴨嘴獸數量較少且分布較小,故暫未發現亞種。 |
鴨絨 | 鴨絨 鴨絨是長在鴨的腹部,成蘆花朵狀的絨毛,成片狀的叫羽毛。由于羽絨是一種動物性蛋白質纖維,球狀纖維上密布千萬個三角形的細小氣孔,能隨氣溫變化而收縮膨脹,產生調溫功能,可吸收人體散發流動的熱氣,隔絕外界冷空氣的入侵。 |
醜小鴨 | 辭典解釋丑小鴨 chǒu xiǎo yā 丹麥詩人和童話作家安徒生,于西元一八四二年所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內容描寫一只原本被視為又小又丑的鴨子,最后卻蛻變成一只美麗的天鵝。 容貌難看的小女孩。 如:「想不到當年的丑小鴨,如今卻變得如此美麗!」英語 /The Ugly Duckling/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安徒生[An1 tu2 sheng1], ugly duckling德語 Das h?ssliche kleine Entlein (Werk)? |
鴨腳 | 鴨腳 銀杏樹的別名。樹葉似鴨掌狀,故稱鴨腳。陸游詩中:“鴨腳葉黃烏臼丹,草煙小店風雨寒。” 元 王禎 《農書》卷九:“銀杏之得名,以其實之白。一名鴨腳,取其葉之似。” 清 曹寅 《入靈谷寺》詩:“馬塍酹客穿陵隧,鴨腳干霄逼相輪。”說的都是形似鴨腳的銀杏樹葉。 |
鴨頭 | 鴨頭 (烏頭屬植物草烏的別稱)草烏為毛茛科、烏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50~150cm,無毛。莖中部葉有稍長柄或短柄;葉片紙質或近革質,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寬菱形,漸尖,近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上面疏被短曲毛,下面無毛。總狀花序窄長;花梗長2~5cm;小苞片線形;萼片5,紫藍色,上萼片盔形;花瓣2,有長爪,距卷曲;雄蕊多數;心皮3~5。蓇葖果。花期~9月,果期10月。可作庭院觀賞花卉,塊根有毒,入藥能祛風濕、散寒止痛。 |
花鈿 | 花鈿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制成花形,蔽于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關于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原》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
花鈿 | 花鈿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制成花形,蔽于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關于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原》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
碰碰船 | 碰碰船 兒童碰碰船采用注塑船體,外圍包裹充氣氣囊作為浮力輔助從而使其漂浮在水面上。采用新型的直流驅動螺旋槳來產生動力的新型游樂設備;船體根據兒童的嗜好采用動物造型,內置電磁式電子時間管理器、遙控器和MP3音響設施,方向盤式美觀大方。造型有龍、小鴨、天鵝等。 |
雞子 | 雞子 雞子:雞子 雞子:中藥 |
小角 | 小角 中國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特有的名小吃,分布于該縣的鄭墩鎮、松源鎮、渭田鎮、茶坪鄉、舊縣鄉、花橋鄉,祖墩鄉等地,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 |
野鴨 | 野鴨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野鴨是綠頭鴨(mallard)在北半球的俗名。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余個種類。野鴨能進行長途的遷徙飛行,最高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110公里。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約1千克;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狹義的野鴨系指綠頭鴨,別名為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祖先,是開展人工馴養的主要對象。 |
鴉膽子 | 鴉膽子 (苦木科植物)鴉膽子,又名老鴉膽、鴉膽、苦榛子、苦參子、鴉蛋子、鴨蛋子、鴨膽子、解苦楝、小苦楝。拉丁文名Brucea javanica.為苦木科、鴉膽子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全株均被黃黃色柔毛。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生于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 |
鴉膽子 | 鴉膽子 (苦木科植物)鴉膽子,又名老鴉膽、鴉膽、苦榛子、苦參子、鴉蛋子、鴨蛋子、鴨膽子、解苦楝、小苦楝。拉丁文名Brucea javanica.為苦木科、鴉膽子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全株均被黃黃色柔毛。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生于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 |
鴨絨 | 鴨絨 鴨絨是長在鴨的腹部,成蘆花朵狀的絨毛,成片狀的叫羽毛。由于羽絨是一種動物性蛋白質纖維,球狀纖維上密布千萬個三角形的細小氣孔,能隨氣溫變化而收縮膨脹,產生調溫功能,可吸收人體散發流動的熱氣,隔絕外界冷空氣的入侵。 |
鴨丁 | 鴨丁 切成小塊的鴨肉 鮑昌 《庚子風云》第二部第一章:“鴨丁葛仙米、山藥櫻桃肉,干煸牛肉絲、白切羊肉片……數不清的珍饈美味。連 榮祿 都覺得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
鴨腳 | 鴨腳 銀杏樹的別名。樹葉似鴨掌狀,故稱鴨腳。陸游詩中:“鴨腳葉黃烏臼丹,草煙小店風雨寒。” 元 王禎 《農書》卷九:“銀杏之得名,以其實之白。一名鴨腳,取其葉之似。” 清 曹寅 《入靈谷寺》詩:“馬塍酹客穿陵隧,鴨腳干霄逼相輪。”說的都是形似鴨腳的銀杏樹葉。 |
鴨茅 | 鴨茅 多年生草本,疏叢型。須根系,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層內,深的可達1米以上。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70~120厘米(栽培的可達150厘米以上)。葉稍無毛,通常閉合達中部以上,上部具脊;葉舌長4~8毫米,頂端撕裂狀;葉片長20~30(45)厘米,寬7~10(12)毫米。圓錐花序開展,長5~20(30)厘米;小穗多聚集于分枝的上部,通常含2~5花;穎披針形,先端漸尖,長4~5(6.5)毫米,具1~3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頂端具長約1毫米的短芒。穎果長卵形,黃褐色。鴨茅營養價值好,鮮草營養期粗蛋白質含量可高達18.4%,相當可觀,可青飼或調制干草、制作青貯,也可放牧利用。 |
鴨頭 | 鴨頭 (烏頭屬植物草烏的別稱)草烏為毛茛科、烏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50~150cm,無毛。莖中部葉有稍長柄或短柄;葉片紙質或近革質,五角形,3全裂,中裂片寬菱形,漸尖,近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上面疏被短曲毛,下面無毛。總狀花序窄長;花梗長2~5cm;小苞片線形;萼片5,紫藍色,上萼片盔形;花瓣2,有長爪,距卷曲;雄蕊多數;心皮3~5。蓇葖果。花期~9月,果期10月。可作庭院觀賞花卉,塊根有毒,入藥能祛風濕、散寒止痛。 |
褥子 | 褥子 褥子是指睡覺時墊在身體下面的物品,用棉花或鴨絨或獸皮或草制成。褥子就是鋪在床上的,軟的,很舒服,比被子小,類似于床墊,但一般不直接鋪在床板上,確切地說是鋪在床墊上面的,而且上面還要鋪褥單(也可叫床單,大小跟褥子差不多)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復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菜鴨 | 辭典解釋菜鴨 cài yā 動物名。原產于中國的一種羽毛呈麻黃帶黑斑或黑白相間的鴨子。體形輕小,富群居性,產蛋力強,年產一百五十枚以上。 |
唐老鴨 | 辭典解釋唐老鴨 táng lǎo yā 華德狄斯奈的卡通人物之一。為英文 Donald Duck的音譯。是只常與米老鼠(Michy M-ouse)?,以及一只名叫布魯托( Pluto)?的狗搭配出現的鴨子,自以為聰明,常喜歡捉弄自己的同伴,但是最后總是自己被整。頗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英語 Donald Duck德語 Donald Duck (Eig)? |
九頭鳥 | 九頭鳥 (傳說的鳥類)九頭鳥,又稱九鳳。出自神話小說《山海經、楚辭》。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不祥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因古漢語中“九”和“鬼”音似,所以也叫做鬼鳥。 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認為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否則九頭鳥會吸走小孩子的魂氣,現在一些地區還有相關保護小孩的民俗。 一說周朝時,九頭鳥在華夏諸國眼中為不祥之鳥,在后世詩文中多有記載。一說九頭鳥是身有九首的鳳,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神鳥。九頭鳥有九個頭,色赤,像鴨子,人首鳥身。九頭鳥在漢代以后逐漸發展定型為收人魂氣的妖鳥。明代劉基(劉伯溫)所著《郁離子》一書有《九頭鳥》一文,寓意在“一頭得食,八頭爭食”。 九鳳是我國古代最為崇拜的兩大圖騰之一,與龍并稱,地位尊崇,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經·南山經》中說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爾雅·釋鳥》郭璞注:“鳳,瑞應鳥。 |
九頭鳥 | 九頭鳥 (傳說的鳥類)九頭鳥,又稱九鳳。出自神話小說《山海經、楚辭》。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不祥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因古漢語中“九”和“鬼”音似,所以也叫做鬼鳥。 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認為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否則九頭鳥會吸走小孩子的魂氣,現在一些地區還有相關保護小孩的民俗。 一說周朝時,九頭鳥在華夏諸國眼中為不祥之鳥,在后世詩文中多有記載。一說九頭鳥是身有九首的鳳,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神鳥。九頭鳥有九個頭,色赤,像鴨子,人首鳥身。九頭鳥在漢代以后逐漸發展定型為收人魂氣的妖鳥。明代劉基(劉伯溫)所著《郁離子》一書有《九頭鳥》一文,寓意在“一頭得食,八頭爭食”。 九鳳是我國古代最為崇拜的兩大圖騰之一,與龍并稱,地位尊崇,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經·南山經》中說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爾雅·釋鳥》郭璞注:“鳳,瑞應鳥。 |
血羹 | 血羹 用禽、畜的血做成的羹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知》:“參軍 張伯瑜 諮公言:向為血羹,頻不能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其馀小酒店,亦賣下酒如煎魚、鴨子、炒雞兔、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類。” |
紅蛋 | 紅蛋 紅蛋,民間慶賀喜事的饋贈禮物。制作并陳列喜蛋,為中國的一種禮儀風俗。流行于全國多數地區。女子出嫁,將雞蛋鴨蛋煮熟,染成紅色、綠色、或外敷金彩,或敷雙喜字,雜陳妝奩之上,生孩子時,亦用。 |
踏浪 | 踏浪 (校園歌曲)《踏浪》是一首在1980年,由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引入內地的一首廣為流傳的校園歌曲,原唱沈雁。1980年臺灣電影《我踏浪而來》歌曲,朱逢博、朱曉琳,徐懷鈺、卓依婷、小蓓蕾組合、劉德華、黑鴨子、香奈兒等人翻唱過。 |
紅蛋 | 紅蛋 紅蛋,民間慶賀喜事的饋贈禮物。制作并陳列喜蛋,為中國的一種禮儀風俗。流行于全國多數地區。女子出嫁,將雞蛋鴨蛋煮熟,染成紅色、綠色、或外敷金彩,或敷雙喜字,雜陳妝奩之上,生孩子時,亦用。 |
搖搖擺擺 | 搖搖擺擺【解釋】①形容主意不定。②行走不穩的樣子。③坦然自得的樣子。【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四折:“我做個州官不歹,斷事處搖搖擺擺。”《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一個婦女搖搖擺擺從府堂里出來,自言自語,與崔寧打了個胸廝撞。”【示例】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二回 |
搖搖擺擺 | 【解釋】①形容主意不定。②行走不穩的樣子。③坦然自得的樣子。【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四折:“我做個州官不歹,斷事處搖搖擺擺。”《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一個婦女搖搖擺擺從府堂里出來,自言自語,與崔寧打了個胸廝撞。”【示例】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二回 |
夾子 | 夾子 夾子:一種日常生活物品 夾子:天津方言 夾子:筷子(箸) 夾子:蟹螯 夾子:有餡的煎餅 夾子:起點作者筆名 夾子 (天津方言)天津方言,指胳膊。 |
夾子 | 夾子 夾子:一種日常生活物品 夾子:天津方言 夾子:筷子(箸) 夾子:蟹螯 夾子:有餡的煎餅 夾子:起點作者筆名 夾子 (天津方言)天津方言,指胳膊。 |
沈從文 | 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歲。 |
采蓮子 | 采蓮子 《采蓮子》為唐代著名詩人皇甫松的作品。詩題雖為《采蓮子》,可是作者沒有描寫采蓮子的過程,又沒有描寫采蓮女的容貌服飾,而是通過采蓮女的眼神、動作和一系列內心獨白,表現她熱烈追求愛情的勇氣和初戀少女的羞澀心情。 |
采蓮子 | 采蓮子 《采蓮子》為唐代著名詩人皇甫松的作品。詩題雖為《采蓮子》,可是作者沒有描寫采蓮子的過程,又沒有描寫采蓮女的容貌服飾,而是通過采蓮女的眼神、動作和一系列內心獨白,表現她熱烈追求愛情的勇氣和初戀少女的羞澀心情。 |
龍爪粟 | 龍爪粟 龍爪粟:學名穇子( 《本草綱目·谷二·穇子》),各地稱鴨腳粟(廣西玉林市貴港市)、雞爪谷(西藏)、廣粟或拳頭粟(海南島)、龍爪稷、雞爪粟、鷹爪粟、鴨爪稗等。有“黑珍珠”的美譽,含有豐富的天然有機硒、鍶、鐵、鋅、鋰、鍺,并含有十九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特別是含有豐富的抗衰老物質,例如鍶、硒、維生素E。對養胃消暑,腸胃腹瀉等疾病有獨特的療效。 龍爪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耐旱,耐澇,耐瘠薄土壤,是一種一年生草本谷類作物,籽粒屬于粗糧,是一種耐貯藏有營養價值的糧食,不僅蛋白質含量較高,含蛋白質7%,膽堿和亞油酸含量也較高。可制造糖漿、麥芽糖、酒精、黃酒和啤酒或作餅和面包、面條、煮粥及做特色菜原料和藥材。 據《本草綱目》載:龍爪粟其味甘澀,入藥有補中益氣之效,且有益腸胃,用于脾胃氣虛。粟粉“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和中,益腎,除熱,解毒,養脾胃,止吐瀉利小便,安神健腦,防衰老,排毒美白”。粟米用途廣泛,根據不同地方風俗有不同的用法,主要用來做種物、供品,做枕頭,輾成粟粉,煮粟粥,粟漿(用來喂嬰兒,小孩),做糍粑,炒豬肉等等。在農村常用粟米釀酒,或磨粉食用,煮粟粥,煮粟漿喂小孩。鴨腳粟小小的、一粒粒的,流動性很好,用來做嬰兒的枕頭,可以按摩頭部,使小BB的頭型更漂亮,可益智養形。 |
龍爪粟 | 龍爪粟 龍爪粟:學名?子( 《本草綱目·谷二·?子》),各地稱鴨腳粟(廣西玉林市貴港市)、雞爪谷(西藏)、廣粟或拳頭粟(海南島)、龍爪稷、雞爪粟、鷹爪粟、鴨爪稗等。有“黑珍珠”的美譽,含有豐富的天然有機硒、鍶、鐵、鋅、鋰、鍺,并含有十九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特別是含有豐富的抗衰老物質,例如鍶、硒、維生素E。對養胃消暑,腸胃腹瀉等疾病有獨特的療效。 龍爪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耐旱,耐澇,耐瘠薄土壤,是一種一年生草本谷類作物,籽粒屬于粗糧,是一種耐貯藏有營養價值的糧食,不僅蛋白質含量較高,含蛋白質7%,膽堿和亞油酸含量也較高。可制造糖漿、麥芽糖、酒精、黃酒和啤酒或作餅和面包、面條、煮粥及做特色菜原料和藥材。 據《本草綱目》載:龍爪粟其味甘澀,入藥有補中益氣之效,且有益腸胃,用于脾胃氣虛。粟粉“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和中,益腎,除熱,解毒,養脾胃,止吐瀉利小便,安神健腦,防衰老,排毒美白”。粟米用途廣泛,根據不同地方風俗有不同的用法,主要用來做種物、供品,做枕頭,輾成粟粉,煮粟粥,粟漿(用來喂嬰兒,小孩),做糍粑,炒豬肉等等。在農村常用粟米釀酒,或磨粉食用,煮粟粥,煮粟漿喂小孩。鴨腳粟小小的、一粒粒的,流動性很好,用來做嬰兒的枕頭,可以按摩頭部,使小BB的頭型更漂亮,可益智養形。 |
野鴨 | 野鴨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野鴨是綠頭鴨(mallard)在北半球的俗名。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余個種類。野鴨能進行長途的遷徙飛行,最高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110公里。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約1千克;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 狹義的野鴨系指綠頭鴨,別名為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祖先,是開展人工馴養的主要對象。 |
鴛鴦 | 鴛鴦 (鴛鴦屬鳥類)鴛鴦(學名:Aix galericulata):鴛指雄鳥,鴦指雌鳥,故鴛鴦屬合成詞。屬雁形目的中型鴨類,大小介于綠頭鴨和綠翅鴨之間,體長38-45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艷而華麗,頭具艷麗的冠羽,眼后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栗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連一細的白色眉紋,亦極為醒目和獨特。 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雜食性。鴛鴦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之所以被看成愛情的象征,因為人們見到的鴛鴦都是出雙入對的。是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中的鳥類。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鴛鴦 (漢語詞語)鴛鴦,水鳥,比鴨小,棲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民間傳說和文學上用來喻夫妻;又用來稱成偶的東西。以鴛鴦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詩,詩中有“愿做鴛鴦不羨仙”一句,贊美了美好的愛情,以后一些文人競相仿效。 |
鴛鴦 | 鴛鴦 (鴛鴦屬鳥類)鴛鴦(學名:Aix galericulata):鴛指雄鳥,鴦指雌鳥,故鴛鴦屬合成詞。屬雁形目的中型鴨類,大小介于綠頭鴨和綠翅鴨之間,體長38-45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艷而華麗,頭具艷麗的冠羽,眼后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栗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連一細的白色眉紋,亦極為醒目和獨特。 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雜食性。鴛鴦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之所以被看成愛情的象征,因為人們見到的鴛鴦都是出雙入對的。是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中的鳥類。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鴛鴦 (漢語詞語)鴛鴦,水鳥,比鴨小,棲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民間傳說和文學上用來喻夫妻;又用來稱成偶的東西。以鴛鴦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詩,詩中有“愿做鴛鴦不羨仙”一句,贊美了美好的愛情,以后一些文人競相仿效。 |
鴨丁 | 鴨丁 切成小塊的鴨肉 鮑昌 《庚子風云》第二部第一章:“鴨丁葛仙米、山藥櫻桃肉,干煸牛肉絲、白切羊肉片……數不清的珍饈美味。連 榮祿 都覺得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
鴨青鈔 | 鴨青鈔 鴨青鈔(yā qīnɡ chāo) 即鴉青鈔。 元 代印制的鴉青色紙幣。《全元散曲·朝天子·志感》:“立身則小學,修身則大學,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參見“ 鴉青鈔 ”。 |
金合歡 | 金合歡 (豆科植物)金合歡(學名:Acacia farnesiana (Linn.) Willd.),別名:鴨皂樹、刺球花、消息樹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粗糙,褐色,多分枝,小枝常呈“之”字形彎曲,有小皮孔。托葉針刺狀,生于小枝上的較短。二回羽狀復葉,葉軸糟狀,被灰白色柔毛,羽片4-8對。花黃色,有香味;子房圓柱狀,被微柔毛。莢果膨脹,近圓柱狀,褐色,無毛,勁直或彎曲;種子多顆,褐色,卵形,花期3-6月;果期7-11月。 該種多枝、多刺,可植作綠籬;木材堅硬,可為貴重器材;根及莢果含丹寧,可為黑色染料,入藥能收斂、清熱;花很香,可提香精;莖流出的樹脂可供美工用及藥用,品質較阿拉伯膠優良。 |
金合歡 | 金合歡 (豆科植物)金合歡(學名:Acacia farnesiana (Linn.) Willd.),別名:鴨皂樹、刺球花、消息樹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粗糙,褐色,多分枝,小枝常呈“之”字形彎曲,有小皮孔。托葉針刺狀,生于小枝上的較短。二回羽狀復葉,葉軸糟狀,被灰白色柔毛,羽片4-8對。花黃色,有香味;子房圓柱狀,被微柔毛。莢果膨脹,近圓柱狀,褐色,無毛,勁直或彎曲;種子多顆,褐色,卵形,花期3-6月;果期7-11月。 該種多枝、多刺,可植作綠籬;木材堅硬,可為貴重器材;根及莢果含丹寧,可為黑色染料,入藥能收斂、清熱;花很香,可提香精;莖流出的樹脂可供美工用及藥用,品質較阿拉伯膠優良。 |
鴨茅 | 鴨茅 多年生草本,疏叢型。須根系,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層內,深的可達1米以上。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70~120厘米(栽培的可達150厘米以上)。葉稍無毛,通常閉合達中部以上,上部具脊;葉舌長4~8毫米,頂端撕裂狀;葉片長20~30(45)厘米,寬7~10(12)毫米。圓錐花序開展,長5~20(30)厘米;小穗多聚集于分枝的上部,通常含2~5花;穎披針形,先端漸尖,長4~5(6.5)毫米,具1~3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頂端具長約1毫米的短芒。穎果長卵形,黃褐色。鴨茅營養價值好,鮮草營養期粗蛋白質含量可高達18.4%,相當可觀,可青飼或調制干草、制作青貯,也可放牧利用。 |
雜膾 | 雜膾 即雜燴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捧上飯來,一大盤稀爛的羊肉,一盤糟鴨,一大碗火腿蝦圓雜膾,又是一碗清湯。”《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景蘭江 叫了一賣一錢二分銀子的雜膾,兩碟小吃。”參見“ 雜燴 ”。 |
遼東半島 | 遼東半島 遼東半島又稱“旅大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在遼寧省東南部。遼河口與鴨綠江口連線以南,伸入黃海、渤海之間。整個半島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北部的本溪連山關至南端的老鐵山角,長達340千米,北寬150千米,面積2.94萬平方千米,向南漸窄,南端為大連港。 千山山脈從南至北橫貫整個遼東半島。最高點高于1000米。半島沿海地帶是平原,海中有很多島嶼,最著名的有小龍島(蛇島),長山群島等等。由于海洋氣候影響半島上冬暖夏涼,夏季是避暑勝地。溫暖的氣候使半島成為良好的水果出產地。半島上產煤。重要的城市有大連,營口,丹東等。 遼東半島屬暖溫帶濕潤氣候,受海洋調節,夏季極端最高氣溫很少超過35℃。年降水量650~950毫米。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產玉米、水稻、高粱、谷子、薯類、大豆、花生等。是蘋果的集中產區和最大的外銷基地。柞蠶繭產量占全國2/3。 遼東半島沿海分布有海蝕階地和沖積平原。地形破碎,河流短促,河谷狹窄。碧流河、大洋河等都獨流入海,一般洪峰易消,不易成澇,偶有臺風過境,可形成局部災害。遼東半島有旅順、大連等良港,為中國北方少有的不凍港,是中國北部海運、漁業的重要基地。 |
腌臘 | 腌臘 腌(yān)臘(là) 解釋:把魚、肉等用鹽浸漬,然后風干、熏干。亦指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的魚、肉、雞、鴨等。 出處: 《西游記》第三三回:“ 八戒 聽言道:‘蹭蹬啊!撞著個販腌臘的妖怪了!’”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以鹽漬魚,納有楅室,糗乾成薧,載入郡城,謂之腌臘。” 陶成章 《浙案紀略·敖嘉熊傳》:“因世業腌臘,為同業子弟求學計,建一小學校於 嘉興府 城北門外 壇衖 。” |
雜膾 | 雜膾 即雜燴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捧上飯來,一大盤稀爛的羊肉,一盤糟鴨,一大碗火腿蝦圓雜膾,又是一碗清湯。”《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景蘭江 叫了一賣一錢二分銀子的雜膾,兩碟小吃。”參見“ 雜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