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琴的詩詞(708首)
341
《琴書齋》 宋·顧逢
不道鄴侯家,有人如伯牙。
七弦真得趣,萬卷足生涯。
石鼎時添火,銅瓶日換花。
高山流水罷,筆下走龍蛇。
342
《雷峰寺聽琴》 宋·顧逢
盡日山窗下,松風細細吹。
喜于同坐處,樂在聽琴時。
幽幾靜相對,斜陽過不知。
江湖襟誼好,臨別問來期。
343
《聽趙碧瀾操琴》 宋·顧逢
彈來三尺桐,知用幾年功。
聽到希聲處,涼生不語中。
斷霞明似日,急雨過如風。
曲罷爐香在,還思敏仲翁。
344
《聽孫鏈師琴》 宋·方回
名畫元不出畫工,善書決不屬書史。
子春伯牙非伶官,古能琴者必君子。
枕流漱石今孫郎,電眸冰齒霜髯張。
灑埽書室焚古香,信手為吾調宮商。
345
《贈吳琴士會龍》 宋·方回
古琴口歌兮手弦,今琴何為兮不然。
今人作詩動千篇,不弦不歌兮無傳。
關雎麟趾留遺編,離騷以來諸吟仙。
我每見之月在淵。
346
《贈彈琴衡山蕭道士》 宋·戴表元
寂寂歷歷不足聽,聽久亦復難為情。
名嗔勢忿大如屋,袖手對此須臾平。
一拊再拊玄鶴舞,三四拊之凄風生。
天寒歲晚山路遠,湘水日夜東南傾。
347
《聽琴行贈沈秀才》 宋·戴表元
君不見江南琴師海與聰,誰與傳者夢溪公。
又不見醉翁詩中沈夫子,聽水作琴琴譜起。
祗今人間何處無琴師,問渠端由渠未知。
錢塘東風萬人裹,沈家還見奇男兒。
348
《和子融聞琴》 宋·陳文蔚
古曲誰彈起,千年無此音。
尚憐惟韻在,端欲后人尋。
指上雖傳操,聲中要識心。
半生孤此志,弦續自而今。
351
《和張岳州雪夜彈琴》 宋·陳杰
凍云留云消較遲,乾風颼颼時一吹。
原野慘淡看不宜,饑烏愁絕噤寒鴟。
飽死帳下羊羔兒,灞橋寂歷久無詩。
誰歟凝香清夢回,玉山半側瘦藤支。
352
《嚴氏古琴》 宋·艾性夫
蒼梧弓劍俱塵土,一片枯桐尚傳古。
有弦彈入碧虛寒,彩鳳應來獸應舞。
物真物贗不必論,立名幸有古意存。
南風不作民正慍,我欲抱渠招帝魂。
354
《聞陳正學理琴》 宋·劉黻
聞君整琴待秋風,我欲從之魂夢通。
素麻仿佛蒼髯翁,揚休山立崆峒東。
淚痕猶濕龍門桐,有曲無音悲天公。
猗蘭未冷拘幽濃,那知斯道將遂窮。
355
《太玉洞吸琴》 宋·劉黻
無弦不成聲,有弦多失真。
真聲在何所,和陶方寸春。
文操惜憶遠,也壇嗟復陳。
所以桑濮響,鄭衛波嬴秦。
詎知幽谷間,乃聞太古淳。
游魚出春水,鳴鶴橫霜晨。
休羨廣陵秘,是雅皆怡神。
356
《水琴》 宋·趙汝鐩
盎缶停涵水一泓,中存雅意超器形。
欲滴未滴天地寂,須臾宮商若相賡。
妙趣不勞徽外索,泛聲不自弦上生。
小點恩怨作兒語,大點九皋聞鶴鳴。
357
《聽琴》 宋·趙汝鐩
午睡誰扣門,隔籬喚童子。
童子走來報,一二琴首士。
摘茗烹沙銚,推窗拂石幾。
高山流水音,屢彈不肯止。
我心本虛淡,無用宮商洗。
淵明未嘗弦,妙趣豈假此。
道士頗不樂,指衣抱琴起。
358
《琴堂》 宋·葉茵
片石鄰空掌樣平,吳兒曾此御瑤琴。
琴中腔調誰人識,獨有顰妃是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