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古詩詞鑒賞練習之唐詩鑒賞試題及答案50例(三)
唐詩鑒賞
2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友人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詩人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1.詩的前兩句化用了那首詩中名句?這樣寫有何作用?
2.詩的第三句中的“誰言”兩字有助于表達作者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
1.化用了《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以此寫出別時水邊晚景,渲染氣氛,突出一種冷意,襯托人物因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辭手法使詩句的內涵更為深厚(或內容更為豐富)。
2.“誰言”即“誰說”,也即“不要說”,句意為不要說從今晚起你我就要離別千里。用“誰言”一反遺憾之意,從而表達出對友人的勸慰和對友情的執著(或情意之長、思念之深)。
2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詩人簡介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邊塞詩人。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為柳宗元族人。大歷年間進士,曾官鴻府戶曹,未就。蕭穎士以女妻之。與弟中行并有文名。與盧綸、李端為詩友。所選《征人怨》是其流傳最廣的一首。《全唐詩》存詩僅13首。其詩以寫邊塞征怨為主,然意氣消沉,無復盛唐氣象。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頷聯主要運用哪些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試結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2.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堪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這一聯主要運用了通感、比喻、擬人手法。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寫出了分別的傷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抒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郁和思念。(能將兩個字結合詩歌準確分析即可得分)
2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夢微之
白居易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酬樂天頻夢微之①
元稹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注】①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貶通州(今四川達川);八月,白居易貶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詩為該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夢微之》而酬和次韻之作。
1.白居易詩“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寫法獨特,談談你的認識。
2.兩首詩都寫了“夢”,但夢境內容與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試作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表面上寫詩人殷勤詢問元稹因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見了你;實際上是寫詩人對元稹關切、思念之情難以自已,以至形之于夢。(2分)這是從對方著筆,換位去寫,構思精巧,表達含蓄委婉。(2分)
2.白詩用故人入夢書寫對元稹的關切、思念之情,(2分)元詩用故人不曾來入夢寫自己的凄苦之情、對白居易關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分)
2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自敘
杜荀鶴①
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于貧。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②不容真。
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
【注】①杜荀鶴:晚唐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才華橫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
1.此詩首聯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為我們勾勒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4分)
2.這首詩在謀篇布局上構思精巧,結構層層推演,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請根據提示分析中間兩聯。(4分)
首聯:“樂于貧”,帶出頷聯“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表明“樂于貧”的心跡;
頷聯: ;
頸聯: ;
尾聯“平生肺腑無言處”,又與開頭“酒甕琴書伴病身”相呼應,滿篇皆活,渾然一體。
參考答案
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處事態度。(2分)是一個整日以酒澆愁,以琴書為伴,不得不安于貧窮的,封建社會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憤的知識分子形象。(2分)
2.頷聯“閑吟客”帶出頸聯“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點出“吟”的內容和造成“閑吟”的原因;(1分)
頸聯“不容真”,帶出尾聯“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1分)說明“不容真”的結果。(1分)
2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詩人簡介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東德州)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后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孟云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韋應物, 737-約792),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田園派詩人。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后應舉成進士,歷官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長期擔任地方行政官吏,親身接觸到戰火離亂的社會現實,所以寫了不少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對當時的政治腐敗黑暗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又缺乏抗爭的勇氣,感到無可奈何。這樣,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悶的矛盾狀態中。其詩多送別、寄贈、感懷之作,情感真摯動人。田園山水諸作,語言簡淡,風格秀朗,氣韻澄澈。著有《韋蘇州集》。
【注】①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兩句在景與情的關系處理上有何獨到之處?請作簡要賞析。(3分)
2.兩首詩所寫內容都與“寒食”相關,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概述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孟詩的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抒發了詩人在他鄉過寒食節的極度悲傷的感情。(2分)這兩句詩一寫繁華,一寫悲苦,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1分)
2.孟詩表達了詩人佳節思親的傷感和同情民間疾苦的情懷。(2分)韋詩抒發了詩人離家在外的孤獨之感和思念故鄉、親人的一往深情。(2分)
2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題杭州樟亭
鄭谷
故國江天外,登臨返照間。
潮平無別浦,木落見他山。
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閑。
歲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
詩人簡介
鄭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悟,7歲能詩,前輩詩人司空圖稱許其“當為一代風騷主”(《唐詩紀事》引述)。光啟三年(887)登進士第,授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乾寧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歸。卒于家鄉別墅。世稱鄭都官。鄭谷在當時詩名頗盛。鄭谷曾修改僧齊己《早梅》詩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的“數枝”為“一枝”,齊己拜為“一字師”。又與許棠、任濤、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
鄭谷詩反映生活面不廣,情感也欠深沉。所以《郡齋讀書志》批評鄭谷“格韻凡猥,語句浮俚不競”。但其詩筆調清新,思致宛轉,律對中時有警句。絕句如《淮上與友人別》、《席上貽歌者》、《越鳥》、《鷺鷥》,亦復風神搖曳,有悠然不盡之意。尤工詠物,《鷓鴣》、《燕》、《竹》、《海棠》諸篇皆能狀物而得其神,《鷓鴣》中“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一聯傳誦廣遠,致有“鄭鷓鴣”之稱。《唐才子傳》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來概括其詩風,是比較恰當的。
【注】故國:即故鄉。
1.詩中寫了哪些“登臨”所見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點?
2.本詩寫思鄉之情,或寓于景物之中,或直抒胸臆,請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
1.寫了潮水、遠山、沙鳥和漁人。寫潮水,突出其大,浩漫一片,分不清浦岸;寫遠山,突出其樹葉落后,眾峰秀出,望得很遠;寫飛鳥,突出其遠去;寫漁人,突出其閑適。
2.詩的第四、五、六句,寓情于景。第四、五句是從遠觀的角度寫懷念故鄉:第四句,寫故鄉在江天之外的遠處,木葉落后山峰顯露,可以遠望;第五句,寫看著鳥在晴空中遠遠飛去。第六句,寫眼前的江面上,漁人在夜晚閑唱,引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寫自己的心隨著遠去的船帆返回故鄉,表達了思鄉之情的濃烈。
2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此詩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
1.頷聯兩句中的“獨”“空”二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2.這首詩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獨,獨自,在蕭條冷落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表現出其對賈誼的景仰向慕和難掩的孤獨落寞。空,形象地寫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氣氛,表現了詩人傷斯人已去的痛苦、悵惘之情。兩字共同創造出悲涼感傷的意境氛圍。
2.表現了作者對自身遷謫命運的無限感傷和對強加于身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詩歌前四句借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和對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描寫,寄寓了詩人對遷謫命運的悲嘆;后四句表面上寫賈誼的見疏實際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借對賈誼命運的悲慨、哀憐表達詩人對自身命運的哀惋嘆喟和對現實的諷刺。
2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風雨
李商隱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1.本詩題為“風雨”,請解釋一下詩題的含義。
2.請解釋“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聯句的含義,并點評其在煉字煉句方面的獨到之處?
3.請指出本詩在表現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點。
參考答案
1.風雨一詞一語雙關,既有事實上的摧殘黃葉的風雨,也有羈泊異鄉的身世之感;同時,它還象征著包圍壓抑摧殘才智之士冷酷的社會現實和社會氛圍。
2.“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上句實中有虛,以風雨中飄零遍地的黃葉象征著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際與下句實寫青樓管弦形成鮮明的對比。詩句中的“仍”和“自”極富神韻。“仍”有“更”、“兼”意,不僅寫出了風雨的無情,更有力地透出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轉折意,又含有“自顧”的意思刻畫出青樓豪貴自顧享樂的情態,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冷酷的社會和人間關系的憤激之情。
3.表現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比鮮明,即環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內心的熱情、抗爭的巨大反差。
2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②,參差煙樹五湖東。
【注】①此詩寫于唐文宗開成年間,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團練判官時。八年前,他供職于沉傳師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盤桓。②范蠡,春秋時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歸隱于五湖一帶。
1.談談對這首詩“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一聯的理解。
2.這首詩,古人曾說:“此詩全在景中寫情,極灑脫,極含蓄,讀之再三,神味益出。”(見《瀛奎律髓匯評》在二、三兩聯中任選一聯,結合詩句分析詩人是如何“景中寫情”的。
參考答案
1.聯借對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達出仕途失望的惆悵;以似煙如霧的景語作結,更加重了惆悵之感。
2.頷聯:“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景]對詩人心中的居住在宛溪兩岸的百姓的生活畫面有所描述。[情]承上聯“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的。于是頓生無法讓人生永駐的感慨。或:聯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雖明麗的風景依舊,無奈年華如流水,一去不復返,于是頓生人世變易的感慨。(意思對即可)
頸聯:“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景]能對“深秋”、“落日”、“雨簾”、“笛聲”等略顯悲涼的意象有所分析。或:對詩句中景物描寫的特色,如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有色(夕陽晚照)有聲(風里笛聲),虛實結合等,擇其一點有所分析即可。[情]略顯悲涼的意象,勾畫出秋天特有的情韻,隱隱透露出傭悵、哀涼之情。(以麗景寫哀情)或:時間上并不連續卻又每每使人難忘的景象同時涌入腦海,引發詩人人生多變的感慨。(意思對即可)
3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登單于臺
張蠙(pín)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1.首聯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列舉兩點并加以解說。
2.頸聯“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是如何緊扣題目描寫景物的?
參考答案
1.①總領下文,交待下文都是登高望遠所見景色。②“回”表明邊地無戰事,交待了登高的原因,表現了所見景色的奇特。③“獨”,突出了詩人超然獨立的形象,給全詩定下了情感基調。(答出兩點即可)
2.頸聯兩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緊扣題目“登”字,描寫了登高遠眺所見景物。因為登高才看到沙浪滾滾,才感知風如雷響,詩人登高遠眺,由遠及近,由上到下,表現出詩人的喜悅情感。
2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友人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詩人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1.詩的前兩句化用了那首詩中名句?這樣寫有何作用?
2.詩的第三句中的“誰言”兩字有助于表達作者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
1.化用了《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以此寫出別時水邊晚景,渲染氣氛,突出一種冷意,襯托人物因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辭手法使詩句的內涵更為深厚(或內容更為豐富)。
2.“誰言”即“誰說”,也即“不要說”,句意為不要說從今晚起你我就要離別千里。用“誰言”一反遺憾之意,從而表達出對友人的勸慰和對友情的執著(或情意之長、思念之深)。
2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詩人簡介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邊塞詩人。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為柳宗元族人。大歷年間進士,曾官鴻府戶曹,未就。蕭穎士以女妻之。與弟中行并有文名。與盧綸、李端為詩友。所選《征人怨》是其流傳最廣的一首。《全唐詩》存詩僅13首。其詩以寫邊塞征怨為主,然意氣消沉,無復盛唐氣象。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頷聯主要運用哪些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試結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2.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堪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這一聯主要運用了通感、比喻、擬人手法。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寫出了分別的傷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抒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郁和思念。(能將兩個字結合詩歌準確分析即可得分)
2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夢微之
白居易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酬樂天頻夢微之①
元稹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注】①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貶通州(今四川達川);八月,白居易貶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詩為該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夢微之》而酬和次韻之作。
1.白居易詩“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寫法獨特,談談你的認識。
2.兩首詩都寫了“夢”,但夢境內容與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試作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表面上寫詩人殷勤詢問元稹因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見了你;實際上是寫詩人對元稹關切、思念之情難以自已,以至形之于夢。(2分)這是從對方著筆,換位去寫,構思精巧,表達含蓄委婉。(2分)
2.白詩用故人入夢書寫對元稹的關切、思念之情,(2分)元詩用故人不曾來入夢寫自己的凄苦之情、對白居易關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分)
2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自敘
杜荀鶴①
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于貧。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
【注】①杜荀鶴:晚唐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才華橫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
1.此詩首聯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為我們勾勒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4分)
2.這首詩在謀篇布局上構思精巧,結構層層推演,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請根據提示分析中間兩聯。(4分)
首聯:“樂于貧”,帶出頷聯“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表明“樂于貧”的心跡;
頷聯:
頸聯:
尾聯“平生肺腑無言處”,又與開頭“酒甕琴書伴病身”相呼應,滿篇皆活,渾然一體。
參考答案
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處事態度。(2分)是一個整日以酒澆愁,以琴書為伴,不得不安于貧窮的,封建社會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憤的知識分子形象。(2分)
2.頷聯“閑吟客”帶出頸聯“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點出“吟”的內容和造成“閑吟”的原因;(1分)
頸聯“不容真”,帶出尾聯“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1分)說明“不容真”的結果。(1分)
2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詩人簡介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東德州)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后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孟云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韋應物, 737-約792),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田園派詩人。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后應舉成進士,歷官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長期擔任地方行政官吏,親身接觸到戰火離亂的社會現實,所以寫了不少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對當時的政治腐敗黑暗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又缺乏抗爭的勇氣,感到無可奈何。這樣,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悶的矛盾狀態中。其詩多送別、寄贈、感懷之作,情感真摯動人。田園山水諸作,語言簡淡,風格秀朗,氣韻澄澈。著有《韋蘇州集》。
【注】①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兩句在景與情的關系處理上有何獨到之處?請作簡要賞析。(3分)
2.兩首詩所寫內容都與“寒食”相關,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概述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孟詩的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抒發了詩人在他鄉過寒食節的極度悲傷的感情。(2分)這兩句詩一寫繁華,一寫悲苦,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1分)
2.孟詩表達了詩人佳節思親的傷感和同情民間疾苦的情懷。(2分)韋詩抒發了詩人離家在外的孤獨之感和思念故鄉、親人的一往深情。(2分)
2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題杭州樟亭
鄭谷
故國江天外,登臨返照間。
潮平無別浦,木落見他山。
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閑。
歲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
詩人簡介
鄭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悟,7歲能詩,前輩詩人司空圖稱許其“當為一代風騷主”(《唐詩紀事》引述)。光啟三年(887)登進士第,授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乾寧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歸。卒于家鄉別墅。世稱鄭都官。鄭谷在當時詩名頗盛。鄭谷曾修改僧齊己《早梅》詩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的“數枝”為“一枝”,齊己拜為“一字師”。又與許棠、任濤、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
鄭谷詩反映生活面不廣,情感也欠深沉。所以《郡齋讀書志》批評鄭谷“格韻凡猥,語句浮俚不競”。但其詩筆調清新,思致宛轉,律對中時有警句。絕句如《淮上與友人別》、《席上貽歌者》、《越鳥》、《鷺鷥》,亦復風神搖曳,有悠然不盡之意。尤工詠物,《鷓鴣》、《燕》、《竹》、《海棠》諸篇皆能狀物而得其神,《鷓鴣》中“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一聯傳誦廣遠,致有“鄭鷓鴣”之稱。《唐才子傳》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來概括其詩風,是比較恰當的。
【注】故國:即故鄉。
1.詩中寫了哪些“登臨”所見之景?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點?
2.本詩寫思鄉之情,或寓于景物之中,或直抒胸臆,請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
1.寫了潮水、遠山、沙鳥和漁人。寫潮水,突出其大,浩漫一片,分不清浦岸;寫遠山,突出其樹葉落后,眾峰秀出,望得很遠;寫飛鳥,突出其遠去;寫漁人,突出其閑適。
2.詩的第四、五、六句,寓情于景。第四、五句是從遠觀的角度寫懷念故鄉:第四句,寫故鄉在江天之外的遠處,木葉落后山峰顯露,可以遠望;第五句,寫看著鳥在晴空中遠遠飛去。第六句,寫眼前的江面上,漁人在夜晚閑唱,引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寫自己的心隨著遠去的船帆返回故鄉,表達了思鄉之情的濃烈。
2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此詩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
1.頷聯兩句中的“獨”“空”二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2.這首詩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獨,獨自,在蕭條冷落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表現出其對賈誼的景仰向慕和難掩的孤獨落寞。空,形象地寫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氣氛,表現了詩人傷斯人已去的痛苦、悵惘之情。兩字共同創造出悲涼感傷的意境氛圍。
2.表現了作者對自身遷謫命運的無限感傷和對強加于身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詩歌前四句借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和對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描寫,寄寓了詩人對遷謫命運的悲嘆;后四句表面上寫賈誼的見疏實際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借對賈誼命運的悲慨、哀憐表達詩人對自身命運的哀惋嘆喟和對現實的諷刺。
2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風雨
李商隱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1.本詩題為“風雨”,請解釋一下詩題的含義。
2.請解釋“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聯句的含義,并點評其在煉字煉句方面的獨到之處?
3.請指出本詩在表現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點。
參考答案
1.風雨一詞一語雙關,既有事實上的摧殘黃葉的風雨,也有羈泊異鄉的身世之感;同時,它還象征著包圍壓抑摧殘才智之士冷酷的社會現實和社會氛圍。
2.“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上句實中有虛,以風雨中飄零遍地的黃葉象征著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際與下句實寫青樓管弦形成鮮明的對比。詩句中的“仍”和“自”極富神韻。“仍”有“更”、“兼”意,不僅寫出了風雨的無情,更有力地透出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轉折意,又含有“自顧”的意思刻畫出青樓豪貴自顧享樂的情態,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冷酷的社會和人間關系的憤激之情。
3.表現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比鮮明,即環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內心的熱情、抗爭的巨大反差。
2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②,參差煙樹五湖東。
【注】①此詩寫于唐文宗開成年間,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團練判官時。八年前,他供職于沉傳師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盤桓。②范蠡,春秋時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歸隱于五湖一帶。
1.談談對這首詩“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一聯的理解。
2.這首詩,古人曾說:“此詩全在景中寫情,極灑脫,極含蓄,讀之再三,神味益出。”(見《瀛奎律髓匯評》在二、三兩聯中任選一聯,結合詩句分析詩人是如何“景中寫情”的。
參考答案
1.聯借對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達出仕途失望的惆悵;以似煙如霧的景語作結,更加重了惆悵之感。
2.頷聯:“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景]對詩人心中的居住在宛溪兩岸的百姓的生活畫面有所描述。[情]承上聯“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的。于是頓生無法讓人生永駐的感慨。或:聯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雖明麗的風景依舊,無奈年華如流水,一去不復返,于是頓生人世變易的感慨。(意思對即可)
頸聯:“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景]能對“深秋”、“落日”、“雨簾”、“笛聲”等略顯悲涼的意象有所分析。或:對詩句中景物描寫的特色,如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有色(夕陽晚照)有聲(風里笛聲),虛實結合等,擇其一點有所分析即可。[情]略顯悲涼的意象,勾畫出秋天特有的情韻,隱隱透露出傭悵、哀涼之情。(以麗景寫哀情)或:時間上并不連續卻又每每使人難忘的景象同時涌入腦海,引發詩人人生多變的感慨。(意思對即可)
3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登單于臺
張蠙(pín)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1.首聯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列舉兩點并加以解說。
2.頸聯“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是如何緊扣題目描寫景物的?
參考答案
1.①總領下文,交待下文都是登高望遠所見景色。②“回”表明邊地無戰事,交待了登高的原因,表現了所見景色的奇特。③“獨”,突出了詩人超然獨立的形象,給全詩定下了情感基調。(答出兩點即可)
2.頸聯兩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緊扣題目“登”字,描寫了登高遠眺所見景物。因為登高才看到沙浪滾滾,才感知風如雷響,詩人登高遠眺,由遠及近,由上到下,表現出詩人的喜悅情感。
* 唐詩鑒賞2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送友人薛濤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詩人簡介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