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2016年高考古詩詞鑒賞練習之唐詩鑒賞試題及答案50例(五)

    4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兩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5分)
    2.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在表達技巧上的特點是反襯(對比、擬人)的手法(2分),通過描寫野鴨毫無愁緒,吵嚷熱鬧的景象(1分),反襯孤雁的孤寂和愁苦(2分)。
    2.這首詩抒發了漂泊途中孤單悲涼的情感(2分),整體上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以孤雁自比,表達了對離散親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對高遠志向的執著追求(2分)。

    4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嘆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1.請概括這首詩中甘菊花的形象特點。(4分)
    2.詩的頸聯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體現了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生不逢時,不被欣賞,無所依靠,飽受風霜的形象。每點1分)
    2.反襯(對比也可),用“野外”“眾芳”細瑣卻被采回擺放廳堂,反襯甘菊花的生不逢時,不被欣賞。對“眾芳”細瑣被采回擺放廳堂的現象的不滿,對甘菊花的遭遇表達了惋惜與同情。(答象征可酌情給分)。
     
    4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憶昔
    韋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注】①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時,正在長安應試的韋莊目擊這座古都的衰頹,撫今傷昔,寫下這首七律。
    ②無忌,戰國時代魏國公子信陵君;莫愁,戰國末期楚國歌女。
    1.這首詩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概括。(3分)
    2.前人評價這首詩,稱其“婉而多諷”,請結合全詩分析本詩的藝術特色。(5分)
    參考答案
    1.①對亂前長安貴族豪右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的回味、留戀;②對上層統治階層醉生夢死、競逐奢靡的批判;③對社稷傾危的感嘆。(1點1分)
    2.①對比:昔日長安貴族豪右那種燈紅酒綠生活同眼前“亂離”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對上層統治階層醉生夢死、競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陽”象征唐末國運已如日薄西山,“水東流”象征唐王朝崩潰的大勢如碧水東去,頹波難挽;③雙關:“無忌”“莫愁”,均取雙關,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待,僅取其“無所忌憚”之意。這句詩的實際意思是指斥王孫公子肆無忌憚。用傳說中一位美麗歌女的名字,慨嘆浮華女子不解國事紛亂,深寓“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結:最后一句“夕陽唯見水東流”以寫景結束,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答對1點給2分,答對2點給4分。)

    4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塞下曲
    戎昱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①。
    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②,煙塵飛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馬跑得很快。 ②盧龍塞:古地名。
    1.請賞析首聯“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的作用。 (5分)
    2.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請簡要概括。(5分)
    參考答案
    1.內容:首聯描寫邊塞的白草為北風所凋,戰馬奔馳,外族軍隊步步逼近,正在加緊寇邊的景象,營造了衰敗/肅殺、寒冷的氛圍,渲染了邊塞緊張的戰爭氣氛。②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寫哀情,表達了將士戍守邊關的壓抑、苦痛。③結構:為邊將出場作鋪墊(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興”也可) 。
    2.①塑造了一個久戍邊塞/飽受環境惡劣之苦/厭惡戰爭的思鄉的邊將形象。②情感:表達了對邊塞將士的同情,和對從古至今延綿不斷的戰爭的厭倦。(答“寄寓了詩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可)。
    4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風
    王勃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1.全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詩歌圍繞詩眼“有情”描繪了“風”的形象,結合全詩試作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托物言志,詩人以風喻人,著意贊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詩人少有才華,而壯志難酬,在此詩人借風詠懷,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2.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并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的行動,仿佛風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繼而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

    4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韋莊①
    滿耳笙歌滿眼花,滿樓珠翠勝吳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娥③散,揚子江頭月半斜。
    【注】①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五代前蜀詩人。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寫作此詩時正值黃巢兵亂。②吳娃:吳俗謂好女為娃。③青娥: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1.全詩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3分)
    2.試分析尾聯的“愁”的具體內容?(4分)
    參考答案
    1.全詩主要采用了對比手法,整首詩作者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筆濃墨極寫閥閱之家窮奢極欲、歌舞夜宴的富貴氣象,而主旨卻在尾聯,詩眼又濃重地點在一個“愁”字上。一“愁”三“滿”,首尾相應,產生強烈的對比作用。三“滿”正是為了襯托出深“愁”。
    2.一愁黃巢兵亂國勢預頹;(為國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離散,自己身陷病痛無力自保;三愁當權者紙醉金迷,不顧時局動蕩;四愁百姓飽受戰亂,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傷時,懷鄉,憂國,憂民,盡在一個“愁”字中含蘊了。

    4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③,我心懸旆④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華山: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經之處。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鮮明的樣子。④旆(pèi):旗子。
    此詩作于開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進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
    1.這首詩的頷聯展示了兩幅形象而鮮明的畫面,請分析這兩句詩的藝術表達技巧。(5分)
    2.這首詩后兩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與前兩聯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霧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是虛寫;一幅是眼前綠水環抱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是實寫。虛實相生。前一幅是遠景、靜景,后一幅是近景、動景,動靜結合,畫面形象鮮明。
    2.這首詩的后四句抒發了詩人的空虛無著、悵然若失的滿腹愁情。詩歌的前四句寫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氣,明亮的陽光,鮮美的芳草,倜儻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襯托抒發惜別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對比的手法寫與友人的不同心境,悵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寫“同來不得同歸”的感慨,表現詩人的寂寞惆悵。前四句寫景是反襯后面的抒情。

    4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漢陰驛與宇文十相遇,旋歸西川,困以贈別
    竇鞏
    吳蜀何年別,相逢漢水頭。
    望多心共醉,握手淚先流。
    宿霧千山曉,春霖一夜愁。
    離情方浩蕩,莫說去刀州。
    1.從全詩看,詩人的“淚”因何而流?(6分)
    2.第三聯描寫了怎樣的環境?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①與朋友久別重逢,感慨萬千。②與朋友同為游子,思鄉情濃。③與朋友剛剛相逢,旋即別離。(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1)描寫了春天早晨霧繞千山、春雨綿綿的環境。(2)作用:①點出了離別的時間、季節和離別的環境氣氛。②供托了離別雙方內心的綿綿愁情。〈5分.“環境” 1分,“作用”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子規
    吳融①
    舉國②繁華委③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注】①吳融: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湖南一帶),本篇大約就寫在這個時候。②國:指故國。③委:舍棄,丟棄。
    1.頷聯在刻畫子規形象的時候主要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2.詩人通過對子規的描繪表達了內心怎樣復雜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對比(1分)。在“他山”(指異鄉)啼血.飄蕩的杜鵑與“舊苑”(故國)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郁郁蔥蔥,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的場景構成對比(2分);鮮明的表現了杜鵑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2分)。
    或:反襯。用春草作反襯,用它們欣欣自如的神態進一步反襯.凸顯杜鵑的孤苦無告。
    如果答“夸張”(杜鵑啼血夸張地形容染紅了鮮花)和“比喻” (草似煙)的修辭,或答聯想.想象(將杜鵑啼血聯想成染紅了紅花),可酌情給分,最高不超過3分。答對偶不給分。
    2.既表達了作者由于受累罷官,流寓荊南時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達了遠離故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2分)。全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無定所的杜鵑自況,來表達情感(1分)。

    5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九日
    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①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注】①竹葉:竹葉青酒。
    1.頸聯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運用了什么手法?(4分)
    2.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他鄉日落時分,黑猿聲聲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來的凄涼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鄉南飛的白雁繪聲繪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對比的手法,異鄉之景與舊國之物的對比,黑猿與白雁的色彩對比。)(4分)
    2.思親懷鄉、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傷、遭逢戰亂傷時憂國的情懷。(4分)
    * 4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孤雁杜甫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1.“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兩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5分)2.這首詩抒發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