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2016年高考古詩詞鑒賞練習之唐詩鑒賞試題及答案50例(四)

    3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
    白居易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后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閑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開成二年(837),作者和劉禹錫同在洛陽,劉任太子賓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閑職。政治上共遭冷遇,使兩位摯友更為心心相印了。詩中與詩題中的“約后期”照應的詩句是                  
    1.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詩人以反問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B.頷聯使人想見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的情景。
    C.尾聯中“君”指的是夢得,“陶然”是舒暢快樂的意思。
    D.尾聯通過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繪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圖。
    2.兩位老人“閑吟”、“閑征”,從“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體味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2.D
    3.(1)劉白之間深厚的友誼。(2)醉鄉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閑”是身閑而心未嘗閑,借知識的游戲來怡情養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
     
    3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梅花落
    劉方平
    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
    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少婦今如此,長城恨不窮。
    莫將遼海雪,來比后庭中。
    1.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試簡要分析。
    2.沈德潛在評論這首詩時說;“似徐、庾小詩,不落后人詠梅坑塹。”(《唐詩別裁》卷十一)請結合全詩談一下你對“不落后人詠梅坑塹”這一評論的認識。
    參考答案
    1.這首詩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寫征婦幽怨。(1分)開頭四句.寫香濃花腴的燦爛美景,一夜之間便凋零、敗落。(1分)頸聯以花喻人,寫少婦欣賞院里的梅花,因花開花落而想到時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著不能與出征戍邊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華的幽怨。(1分)尾聯重新歸到落花。此時花都已謝了,飄飄揚揚落滿了庭院,仿佛覆蓋了一層白雪。觀花人由滿地的落梅聯想到遼海的雪野,卻硬要反過來說:請別用遼海的白雪來比喻滿院的落梅吧,這樣會勾起我心頭的無限愁緒的。(1分)評分標準: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錯,但分析中對詩意理解準確.酌情給分。
    2.這首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而且還含有一定的時代內容,它的新意在于詩人并不僅是由落英繽紛引發出歲月易逝的感嘆,而且是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戰事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從庭院落梅這一個小視角延伸到整個時代大背景,使得這首婉約的小詩含蘊豐富,耐人尋味。(4分)

    3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吳宮懷古
    陸龜蒙
    香徑①長洲②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注】①香徑:指春秋時吳國館娃宮美人采香處。故址在今蘇州西南香山旁。②長洲:即長洲苑,吳王游獵之處。在今蘇州西南、太湖北。
    1.這首詩歌,詩人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2.詩人眼中,吳宮景色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認為吳王亡國的原因是什么?對于國家興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觀點?(5分)
    參考答案
    1.①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2分)昔日“香徑”、“長洲”如今滿眼“棘叢”,吳王宮中當日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現在只化做一股凄慘的悲風在吹拂。(2分)
    2.①殘敗凄涼。(1分)②夫差亡國的根本原因是他驕奢淫侈,無道,并非因為西施生得格外美麗,比六宮后妃更能蠱惑夫差而導致亡國。亡國的罪魁禍首是帝王,后妃僅推波助瀾而已,不應歸罪西施。(2分)③這首詩蘊含著詩人一個哲理性的見解:一個王朝的沒落是諸種因素的合力使然,詩人否定了女禍亡國的觀點。(2分)

    3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旅夜懷遠客
    許渾
    異鄉多遠情,夢斷落江城。
    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
    過春花自落,竟曉月空明。
    獨此一長嘯,故人天際行。
    1.“竟曉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2.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異鄉多遠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參考答案
    1.這句詩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2分)(“竟曉”一詞遙承“夢斷”,)暗示詩人(夢醒之后,)輾轉無眠,直到天明。(1分)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當空本是極美的景致,但詩人無心欣賞,含蓄地表現了內心的孤獨和對故人的思念。(2分)
    2.“情”包括:①客居異鄉的孤獨飄零之感。“異鄉”言其飄零,“夢斷”言其孤獨難眠,鄉夢難成。②對貧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嘆。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卻家貧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人感慨無奈。③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時節花自飄零,“過”字寫春天已逝,暗寓時光易逝的感慨。④對遠方故人的思念。想著故人遠行天際,自己思念故人卻不得相見,只能把思念化作一聲長嘯。
    3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武昌懷古
    棲一
    戰國城池盡悄然,昔人遺跡遍山川。
    笙歌罷吹幾多日,臺榭荒涼七百年。
    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島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見蘆花一釣船。
    【注】①棲一:唐末五代詩僧。②臺榭:孔穎達疏《尚書》曰:“臺,積土為之,所以觀望也。臺上有屋謂之榭。”后世多稱“歌舞臺榭”。
    1.作者為何發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見蘆花一釣船”的感嘆?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5分)
    2.這首詩的頸聯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看到昔日戰亂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無聲,山川之上,昔人遺跡還歷歷在目;歌舞歡樂仿佛就在昨日,而當年熱鬧的臺榭卻已荒涼冷落了七百年,歷史的悲劇不斷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憂煩。(2分)②此情此景,令作者發出興亡如夢、世事皆空的感嘆。
    2.①描繪了冷寂凄涼的場景:夕陽西下,疾風吹樹,蟬聲響亮,秋島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橫立。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風滿樹和耳畔的蟬響,漫天秋雨遠處孤島橫立的秋雁,皆是悲傷景象,讓人惆悵滿懷,不能自已。②由遠及近,寫出了開闊的景象。③用動態反襯“悄然”,生動傳神。④從懷古轉向現實,增強了詩的豐富內涵。(每點3分,答出兩點即可

    3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注】①本詩寫于天寶十二載(753年),詩人離開繁華而混雜的長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貴池)時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內流入錢塘江,以清澈聞名。
    1.本詩著重描寫了清溪怎樣的特點?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懷?(4分)
    2.詩的頷聯、頸聯分別用什么表現手法來描寫清溪水色?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寄托了詩人喜清厭濁(喜歡清新的大自然,厭惡混濁的長安)的情懷。(2分)
    2.頷聯運用襯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襯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頸聯運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鏡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寫出了清溪水的清澈。(1分)(答“側面描寫,正面描寫”,言之有理即可給分;對比亦可)

    3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游南亭
    韋應物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景煦聽禽響,雨余看柳重。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注】專城:即專城居,古代稱州牧太守等地方官為一城之主。
    1.這首詩描寫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體現“初春”二字?全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聯中“禽響”和“柳重”兩詞用得精妙,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氣溫變暖,山巖尚寒,小草剛剛發芽,泉水開始涌動。(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2分,答對兩點給1分,答對一點不給分)表達了作者春游之樂和作為一個地方長官卻無所作為的愧疚。(2分,每個要點1分)
    2.“禽響”,既寫出了各種鳥聲的此起彼伏,又寫出了它們飛翔跳躍的歡快情景;(2分)“柳重”,傳神地寫出春雨過后柳枝濕潤、顏色更綠的風姿。(2分)
    3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寄韓潮州愈①
    賈島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云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寫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隔嶺篇章”即指該詩),傳到京師,賈島讀后有感而作此詩。②浪西樓:潮州名樓。
    1.請對頸聯中的“懸”“浸”二字進行簡要賞析。(3分)
    2.請從借景抒情的角度,簡析尾聯所抒發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懸”字描繪出了山高路險的畫面;(1分)“浸”字寫潮州地卑潮濕。(1分)詩人憂慮韓愈此去道路艱險,想象韓愈到任后的凄苦處境,透露出對韓愈深沉的憂慮和關切之心。(1分)
    2.尾聯寫詩人想象瘴氣總有一天會消散,到那時,皓月東升,銀光將照耀在潮州浪西樓上。(1分)作者借此表達對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堅信友人無辜遭貶的冤屈必將大白于天下。(1分)
    3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注】
    韋應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注】本詩作于淮陰,詩人此時離開廣陵(今揚州),沿運河北上將渡淮西行。
    1.這首詩的頷聯在寫景上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選擇一種簡要賞析。(3 分)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尾聯中“鳥”這一意象對表達這種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參考答案
    1.遠處山寺又傳來一聲接一聲的悠長的暮鐘聲,茫茫楚天掛上了霏霏雨幕,極目望去,這雨幕無邊無際與大海相連。這一聯從聽覺、視覺兩個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圍,烘托了詩人的離思。(答“白描”亦可酌情給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漂泊異鄉的孤寂之悲和對廣陵親故的思念之情(離別親故的傷感)。尾聯中寫獨鳥飛向東南離廣陵越來越近,反襯詩人前往西北離親故越來越遠,突出了詩人的滿腹離思。
     
    4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
    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
    胡人羊馬休南牧,漢將旌旗在北門。
    行子①喜聞無戰伐,閑看游騎獵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詩頷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邊塞風景?(4分)
    2.請結合全詩分析最后兩句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在頷聯中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描繪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壯觀景象。雨后黃昏時,積水在青草豐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處流淌,裊裊的炊煙還盤旋在被綠楊簇擁的村莊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壯觀(1分)景象。
    2.作者借描繪傍晚塞外雨后人們聽說邊疆無戰事之后,悠然欣賞三三兩兩的游騎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獵的悠閑圖景(1分)以及義正辭嚴地告誡企圖犯邊的胡人,唐朝軍隊嚴陣以待,守護邊疆,(1分)表達了詩人對草原的熱愛(1分)和對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 3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白居易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后誰能惜酒錢?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閑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背景:開成二年(837),作者和劉禹錫同在洛陽,劉 ......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