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合污的近義詞
同流合污的近義詞有:與世浮沉,同塵合污,同惡相濟,朋比為奸,沆瀣一氣,清濁同流,物以類聚,狼狽為奸,甘心為伍,誓不兩立,通同作惡,隨俗浮沉,隨波逐流,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的解釋: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污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流:流俗。出自: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同流合污的近義詞詳解
- 1 與世浮沉
- 拼音:
- yǔ shì fú chén
- 解釋:
- 見“與世沉浮”。
- 出處:
- 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 2 同塵合污
- 拼音:
- tóng chén hé wū
- 解釋:
- 謂行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濁之世。
- 出處:
- 明·李贄《藏書·大臣傳·狄仁杰》:“同塵合污,與世委蛇。”
- 3 同惡相濟
- 拼音:
- tóng è xiāng jì
- 解釋:
- 同惡:共同作惡的人;濟:助。壞人互相勾結,共同作惡。
- 出處:
- 漢 潘勗《冊魏公九錫文》:“馬超、成宜,同惡相濟。”
- 4 朋比為奸
- 拼音:
- péng bǐ wéi jiān
- 解釋:
- 朋比:朋黨比周的略語;同類人互相勾結;為:做;奸:邪惡;壞事。壞人勾結在一起干壞事。
- 出處:
- 宋 高登《高東溪集》:“此曹當盡伏誅,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為奸,蒙蔽天日。”
- 5 沆瀣一氣
- 拼音:
- hàng xiè yī qì
- 解釋:
- 沆瀣:夜間的水氣。這里指唐僖宗時;擔任主考官的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開玩笑;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字。指“沆”、“瀣”兩人連成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 出處:
- 宋 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 6 清濁同流
- 拼音:
- qīng zhuó tóng liú
- 解釋:
- 清水和濁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惡混雜,好壞不分。
- 出處:
- 《晉書·劉毅傳》:“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廢褒貶之義,任愛憎之斷,清濁同流,以植其私。”
- 7 物以類聚
- 拼音:
- wù yǐ lèi jù
- 解釋:
- 類:同一類。同類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現在多指壞人互相勾結在一起。
- 出處:
- 《周易 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 8 狼狽為奸
- 拼音: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解釋:
- 狼狽:傳說狽是與狼同類的野獸;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動。狼和狽常一起出外傷害牲畜。奸:做壞事。比喻壞人互相勾結一起干壞事。
- 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并命。”
- 9 甘心為伍
- 拼音:
- gān xīn wéi wǔ
- 解釋:
- 甘心:情愿;伍:同列,同輩。心甘情愿與其同列
- 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傳》:“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 10 誓不兩立
- 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釋:
- 發誓不跟敵人并存。形容雙方仇恨極深。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 11 隨俗浮沉
- 拼音:
- suí sú fú chén
- 解釋:
- 自己沒有一定的想法,隨著潮流走。
- 出處: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 12 隨波逐流
- 拼音: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釋:
- 隨:跟著;逐:追趕;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是隨著別人走。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同流合污的反義詞
不染一塵
出世離群
出污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
和而不同
守身如玉
棄舊圖新
擇善而從
明哲保身
束修自好
束身自修
束身自愛
涇渭分明
潔身自好
潔身自守
潔身自愛
涅而不淄
涅而不緇
獨清獨醒
疾惡如仇
疾惡若仇
鷙鳥不群
“同流合污”單字解釋
* 同流合污的近義詞有:與世浮沉,同塵合污,同惡相濟,朋比為奸,沆瀣一氣,清濁同流,物以類聚,狼狽為奸,甘心為伍,誓不兩立,通同作惡,隨俗浮沉,隨波逐流,同流合污[tóng liú hé wū]的解釋: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污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流: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