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謾多閒草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外謾多閒草木”全詩
野外謾多閒草木,可慚無計謝東風。
分類:
《柘軒》李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柘軒》這首詩是宋代李侗所作,講述了種植桑蠶和制作絲綢的故事。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柘軒,三春采采為蠶供,
草地上滿是孤雁鳴,
謾傅千般打扮衣,
它們也有東風的功。
這首詩通過描寫種植桑蠶和制作絲綢的情景,表達了對衣物背后生靈付出的努力和東風的感激之情。其中,詩人以柘軒為背景,描繪了春天的景色。柘軒是指種桑樹的軒亭,用來休息和品味春色。詩中的柘軒象征著春季的景致,蠶絲的來源。
詩人提到春天,是因為春天是養蠶和采桑的重要時節。他說三春采采為蠶供,指的是春天中的三個月所采摘的桑葉供養蠶蟲。這句話表達了人們為了生產蠶絲而辛勤努力的場景。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將注意力轉移到衣被上。他說草地上滿是孤雁鳴,意味著采摘桑葉的人們辛勤勞作的場景。他們忙碌地采摘桑葉,以供養蠶蟲。而這些努力付出的最終結果就是能夠制作出來絲綢這樣的奢華財富。
接著,詩人說謾傅千般打扮衣,指的是直接或間接地依靠蠶絲和絲綢來制作出華貴的衣物。這句話強調了蠶絲和絲綢對于人們的生活和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詩人自謙地說可慚無計謝東風。他意指制作絲綢需要東風,也就是把蠶繭吹開的東風。他雖然感激東風的幫助,但自認為無法回報東風的恩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致、蠶絲和絲綢的制作過程,表達了對衣物背后生靈付出的努力和對東風恩情的感激。詩人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示了對蠶絲和制造絲綢這項勞動的贊美和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中各種付出的感激之情。
“野外謾多閒草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xuān
柘軒
sān chūn cǎi cǎi wèi cán gōng, yì pī shēng líng dú yǒu gōng.
三春采采為蠶供,衣被生靈獨有功。
yě wài mán duō xián cǎo mù, kě cán wú jì xiè dōng fēng.
野外謾多閒草木,可慚無計謝東風。
“野外謾多閒草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