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年來無恙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識年來無恙否”出自宋代李龍高的《成都》,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bù shí nián lái wú yàng fǒu,詩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不識年來無恙否”全詩
《成都》
峽江西去錦官城,聞說梅龍絕可人。
不識年來無恙否,武侯祠柏已成薪。
不識年來無恙否,武侯祠柏已成薪。
分類:
《成都》李龍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成都》是宋代詩人李龍高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成都的景色,并反映了歲月的更迭和歷史的變遷。
《成都》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峽江西去錦官城,
聞說梅龍絕可人。
不識年來無恙否,
武侯祠柏已成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從峽江的西邊到錦官城,描述了一個地理位置。錦官城是成都城的東北,所以詩人通過峽江的西去來描述自己的位置。
接著,詩人聽說梅龍已經沒有了人氣。梅龍是成都的一處風景名勝,它以梅花和龍門石窟而聞名。這里的"可人"指的是梅龍景色的美麗和吸引力。
第三、四句,詩人將思緒轉向自己。他在問自己,不知道自己年來是否平安無事。這里的"年來"表示很長一段時間,而"無恙"則表示安康無事的意思。
最后兩句是詩人的回憶和感嘆。他提到了武侯祠柏已成薪。 武侯祠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劉備而建立的廟宇。"柏已成薪"意味著柏樹已經被砍伐,成為柴火。這句話暗示了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
整首詩以簡短的文字描繪了成都的景色和自然風光,并融入了詩人對個人命運和歷史變遷的思考。通過對成都的描繪,詩人借景抒懷,表達了對時間的感慨和對歷史的思考。
“不識年來無恙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dū
成都
xiá jiāng xī qù jǐn guān chéng, wén shuō méi lóng jué kě rén.
峽江西去錦官城,聞說梅龍絕可人。
bù shí nián lái wú yàng fǒu, wǔ hòu cí bǎi yǐ chéng xīn.
不識年來無恙否,武侯祠柏已成薪。
“不識年來無恙否”平仄韻腳
拼音:bù shí nián lái wú yàng fǒu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不識年來無恙否”的相關詩句
“不識年來無恙否”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不識年來無恙否”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不識年來無恙否”出自李龍高的 《成都》,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