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嗟先入收圖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嗟先入收圖籍”全詩
楚人未烈咸陽火,秦府猶存博士書。
吾道不隨灰燼冷,殘煙空鎖帝王居。
獨嗟先入收圖籍,刀筆區區計亦疏。
分類:
《讀史七首》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史七首》是宋代詩人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通過對歷史的反思,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珍視和對現實時代狀況的思考。
中文譯文:
世以燔經咎李斯,
斯文興喪豈關渠。
楚人未烈咸陽火,
秦府猶存博士書。
吾道不隨灰燼冷,
殘煙空鎖帝王居。
獨嗟先入收圖籍,
刀筆區區計亦疏。
詩意:
詩中提到了歷史的悲劇和傷害,在世間對燔燒經書的李斯加以責備,然而這并不是導致文化衰敗的關鍵因素。楚國尚未被秦人徹底征服時,咸陽仍然起火燒毀,秦朝卻仍有博士的著作保存。詩人認為他的學術不會隨著書本的焚燒而終結,盡管文化遺存如同塵灰般冷漠,皇帝、帝王之居宮也仍是殘煙繚繞的,他依舊懷念那些最早整理收藏史籍的先賢。身為一位文人,他自責自己的才學有限,無法與那些獨步古今的先賢相比。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出詩人思考歷史和文化的痛苦與追問。他通過描繪李斯燔書,楚人未烈,秦府博士書的對比,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重視與珍惜。他堅信自己的學識會超越時代的局限,并且表示自己對那些無私地整理收藏歷史的先賢深感敬仰。詩詞以簡潔的文字,深刻的意境扣人心弦,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歷史與文化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史籍焚燒與先賢貢獻的融為一體的描寫,也展示了文人對自身的責備與反思。整首詩既展現了對歷史的熱愛和對文化的思考,又突顯出詩人自省和感傷的情感。
“獨嗟先入收圖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hǐ qī shǒu
讀史七首
shì yǐ fán jīng jiù lǐ sī, sī wén xìng sàng qǐ guān qú.
世以燔經咎李斯,斯文興喪豈關渠。
chǔ rén wèi liè xián yáng huǒ, qín fǔ yóu cún bó shì shū.
楚人未烈咸陽火,秦府猶存博士書。
wú dào bù suí huī jìn lěng, cán yān kōng suǒ dì wáng jū.
吾道不隨灰燼冷,殘煙空鎖帝王居。
dú jiē xiān rù shōu tú jí, dāo bǐ qū qū jì yì shū.
獨嗟先入收圖籍,刀筆區區計亦疏。
“獨嗟先入收圖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