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仿佛臨三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臾仿佛臨三湘”全詩
愁連山黛鎖青蛾,汗透霞綃濕香玉。
問郎今去宿誰家,郎須聽妾彈琵琶。
吳城有酒不肯住,巴姬未必顏如花。
遲留那得情相與,芳心一一弦中語。
空江霜落叫征鴻,孤棹風高響秋雨。
須臾仿佛臨三湘,切切哀猿堪斷腸。
巫陽云暗楚臺晚,故山不見關山長。
彈到胡笳少三拍,郎心欲去何匆迫。
挽郎不住郎過船,滿江月色秋潮白。
分類:
《吳姬留客行》王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姬留客行》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王紱。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吳姬年少才十六,
能抱琵琶唱新曲。
愁連山黛鎖青蛾,
汗透霞綃濕香玉。
問郎今去宿誰家,
郎須聽妾彈琵琶。
吳城有酒不肯住,
巴姬未必顏如花。
遲留那得情相與,
芳心一一弦中語。
空江霜落叫征鴻,
孤棹風高響秋雨。
須臾仿佛臨三湘,
切切哀猿堪斷腸。
巫陽云暗楚臺晚,
故山不見關山長。
彈到胡笳少三拍,
郎心欲去何匆迫。
挽郎不住郎過船,
滿江月色秋潮白。
詩詞的中文譯文:
吳姬留客行
吳姬年輕只有十六歲,
她能拿起琵琶唱新曲。
愁思連著她的眉峰,她的眼睛鎖住青蛾。
她唱得汗濕了細細的紗,濕透了香玉。
她問那位郎君今晚去住在哪家,
郎君必須聆聽她彈奏的琵琶。
吳城有酒,但她不愿意停留,
巴姬未必有她那樣美麗的容顏。
遲遲地停留,她怎么能得到那份相互的情感,
她的芳心逐一在琵琶的琴弦上述說。
空蕩的江上,霜落時喚鴻雁歸,
孤寂的小舟在風高處回響著秋雨聲音。
片刻之間仿佛置身于三湘的江邊,
聽著哀怨的猿猴叫聲,令人心碎。
巫山的云暗了,楚臺的日暮了,
故山的關山卻遙遙不見。
她彈著胡笳,少了三拍,
郎君的心意如此急切,又何必匆忙著離去。
她拽住郎君,但郎君已經上了船,
滿江的月色,秋天的潮水泛起白色的波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叫吳姬的少女,她只有十六歲,卻已經能夠嫻熟地演奏琵琶并唱出新的曲調。她的愁思如山連著她的眉峰,她的眼睛鎖住青蛾。她的琵琶曲動人心弦,她的汗水濕透了細細的紗和香玉。
詩中吳姬問那位郎君今晚去住在哪家,郎君必須聆聽她彈奏的琵琶。吳城雖有美酒,但她不愿停留,巴姬未必有她那樣美麗的容顏。
詩人通過描寫吳姬的琵琶曲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少女的才情和情感之美。她的琵琶曲傳達出深情款款的思念之情,使得空蕩的江上回蕩起秋雨聲和征鴻歸的呼喚。在詩中,作者以巫山、楚臺和故山的景物暗示了離別和思念的主題。
詩中的胡笳少三拍表達了郎君心意匆忙離去的情感,然而吳姬挽留不住郎君,只能望著滿江的月色和秋潮白色泛起的波瀾。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吳姬少女的情感與離別之痛,展現了明代詩詞的特色和韻味。同時,通過琵琶的音樂表達,詩人將讀者引入了一個唯美而感傷的意境中,喚起了人們對愛與離別的共鳴。
“須臾仿佛臨三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jī liú kè xíng
吳姬留客行
wú jī nián shào cái shí liù, néng bào pí pá chàng xīn qǔ.
吳姬年少才十六,能抱琵琶唱新曲。
chóu lián shān dài suǒ qīng é, hàn tòu xiá xiāo shī xiāng yù.
愁連山黛鎖青蛾,汗透霞綃濕香玉。
wèn láng jīn qù sù shuí jiā, láng xū tīng qiè dàn pí pá.
問郎今去宿誰家,郎須聽妾彈琵琶。
wú chéng yǒu jiǔ bù kěn zhù, bā jī wèi bì yán rú huā.
吳城有酒不肯住,巴姬未必顏如花。
chí liú nà de qíng xiāng yǔ, fāng xīn yī yī xián zhōng yǔ.
遲留那得情相與,芳心一一弦中語。
kōng jiāng shuāng luò jiào zhēng hóng, gū zhào fēng gāo xiǎng qiū yǔ.
空江霜落叫征鴻,孤棹風高響秋雨。
xū yú fǎng fú lín sān xiāng, qiē qiē āi yuán kān duàn cháng.
須臾仿佛臨三湘,切切哀猿堪斷腸。
wū yáng yún àn chǔ tái wǎn, gù shān bú jiàn guān shān cháng.
巫陽云暗楚臺晚,故山不見關山長。
dàn dào hú jiā shǎo sān pāi, láng xīn yù qù hé cōng pò.
彈到胡笳少三拍,郎心欲去何匆迫。
wǎn láng bú zhù láng guò chuán, mǎn jiāng yuè sè qiū cháo bái.
挽郎不住郎過船,滿江月色秋潮白。
“須臾仿佛臨三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