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自平于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自平于掌”全詩
嘗聞此中險,今我方獨往。
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
若比世路難,猶自平于掌。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入太行路》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入太行路》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寒陽光黯淡,太行山峰蒼莽。曾聽聞此地險峻,如今我獨自前行。馬蹄受凍滑溜,山路蜿蜒難攀登。雖然與世界上的路途相比較困難,但仍然能掌握平和心態。
詩意:
《初入太行路》描繪了白居易初次進入太行山區的景象和他面對險峻道路的心境。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險峻山路的感慨和對困難的應對態度。盡管面臨困難和挑戰,詩人仍然保持平和的心態,表達了他對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太行山的景色和描述詩人面臨的困境,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態度。詩中的天寒和陽光黯淡,給人一種寒冷和荒涼的感覺,與太行山的蒼莽峰嶺相呼應。詩人曾聽聞太行山的險峻,但他仍然勇敢地獨自前行。他描述了馬蹄在冰凍的路面上滑行,山路蜿蜒難行,形象地表達了險峻道路的困難和艱辛。
然而,詩人并不因此而沮喪或絕望,他認為即使與世上其他困難的路途相比,這里的路也并不算太難,他仍然能夠掌握平和的心態。這種平和的心態反映出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思考,他以一種豁達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挑戰,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和從容。
整首詩詞表現了詩人在面對困難和險境時的心境和態度,強調了平和心態的重要性。它也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信息,鼓勵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定前行,保持平和和樂觀,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
“猶自平于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rù tài xíng lù
初入太行路
tiān lěng rì bù guāng, tài xíng fēng cāng mǎng shǎng shēng.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蒼莽[上聲]。
cháng wén cǐ zhōng xiǎn, jīn wǒ fāng dú wǎng.
嘗聞此中險,今我方獨往。
mǎ tí dòng qiě huá, yáng cháng bù kě shàng.
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
ruò bǐ shì lù nán, yóu zì píng yú zhǎng.
若比世路難,猶自平于掌。
“猶自平于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