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新月到三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朝新月到三更”全詩
暫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贈孫莘老七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孫莘老七絕》是蘇軾所寫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晚橋上的燈火照亮了溪水的明亮,
我想放下小船繼續我的旅行。
暫時借用了一位官奴來吹笛,
明天早晨,新月將在三更時分升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象,作者蘇軾在橋上照亮了溪水的燈火下,表達了他的旅行心愿。他希望能夠借用一位官奴的笛子來吹奏音樂,以增添旅途的愉悅和美好。同時,他提到了明天早晨的新月將在三更時分升起,這似乎是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和希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旅行者的心情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首句描繪了夜晚橋上的燈火照亮了溪水,給人一種明亮、安寧的感覺。接著,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旅行愿望,希望能夠繼續乘船前行。在第三句中,他借用了一位官奴來吹笛,給旅途增添了一份音樂的陪伴,使旅途更加愉悅。最后一句提到了明天早晨的新月,給人一種希望和美好的感覺,似乎預示著未來的美好景象。
整首詩詞以簡短的詞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和旅行的意境,展現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態。這首詩詞結構簡練,意境綿延流暢,給人一種寧靜、愉悅的感受,充滿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明朝新月到三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ūn shēn lǎo qī jué
贈孫莘老七絕
yè qiáo dēng huǒ zhào xī míng, yù fàng piān zhōu qǔ cì xíng.
夜橋燈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
zàn jiè guān nú qiǎn chuī dí, míng cháo xīn yuè dào sān gēng.
暫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明朝新月到三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