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下寒魚漸可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冰下寒魚漸可叉”全詩
也知不作堅牢玉,無奈能開頃刻花。
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臺前日暖君須愛,冰下寒魚漸可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謝人見和前篇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人見和前篇二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九陌凄風戰齒牙,
銀杯逐馬帶隨車。
也知不作堅牢玉,
無奈能開頃刻花。
得酒強歡愁底事,
閉門高臥定誰家。
臺前日暖君須愛,
冰下寒魚漸可叉。
中文譯文:
在九條大街上,凄涼的風在戰栗,牙齒咬緊。
銀杯隨著馬車飛馳。
我知道自己不如堅固的玉石,
但我能夠開出短暫的花朵。
喝酒之后,強迫自己歡樂,但憂愁依然存在。
我閉門不出,不知定居于何家。
臺前的陽光溫暖,你應該珍愛。
冰下的寒魚逐漸可被捕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境遇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內心的矛盾情感和對人生的感慨。
首先,詩中描繪了九條大街上的凄涼景象,凜冽的風使人感到寒冷,牙齒緊咬也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掙扎。銀杯逐馬帶隨車,形象地描繪了繁華喧囂的都市生活,以及作者在其中的孤寂和迷茫。
接著,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價值的思考。他自知不如堅固的玉石,但他仍然能夠開出短暫的花朵,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對自己短暫而有限的成就和價值的肯定。作者在這種矛盾中坦然接受自己的存在,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轉瞬即逝的感嘆。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通過飲酒來逃離內心的愁苦,追求片刻的歡愉。然而,他深知這種歡愉只是暫時的,憂愁仍然存在。他選擇閉門不出,安靜地躺在高臥之上,思考歸屬于何家,也可以理解為思考自己的人生歸宿。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溫暖和愛的渴望,陽光下的臺前暖意讓他感到安慰和希望,寒冷的冰下寒魚逐漸可被捕捉,暗示著他對于溫暖和愛的期待和希冀。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我和生命的反思,表達了對于人生矛盾和命運無常的思考和感嘆。蘇軾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對溫暖和愛的渴望,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冰下寒魚漸可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rén jiàn hé qián piān èr shǒu
謝人見和前篇二首
jiǔ mò qī fēng zhàn chǐ yá, yín bēi zhú mǎ dài suí chē.
九陌凄風戰齒牙,銀杯逐馬帶隨車。
yě zhī bù zuò jiān láo yù, wú nài néng kāi qǐng kè huā.
也知不作堅牢玉,無奈能開頃刻花。
dé jiǔ qiáng huān chóu dǐ shì, bì mén gāo wò dìng shuí jiā.
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tái qián rì nuǎn jūn xū ài, bīng xià hán yú jiàn kě chā.
臺前日暖君須愛,冰下寒魚漸可叉。
“冰下寒魚漸可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