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雁何時更著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旅雁何時更著行”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殘句旅雁何時更著行》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殘句旅雁何時更著行》是蘇軾的一首詩詞,它的中文譯文是:
殘句旅雁何時更著行,
故人臨岐淚滿衣。
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這首詩詞描述了離別時的凄涼和思念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詞以旅雁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心中的離別之情。詩中的主人公與故人即將分別,他們面對離別之際,淚水滿衣。盡管彼此相望,但無法聽到對方的聲音,只能期盼著明亮的月光照耀著彼此。詩人借用旅雁的形象,抒發自己對故人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無奈。
賞析:
1. 殘句旅雁:旅雁是一種候鳥,經常遷徙,具有象征離別和思念的意義。殘句表示詩句的不完整,暗示了詩人即將分別的心情,強調了詩人對故人的留戀和思念之情。
2. 故人臨岐淚滿衣:詩人與故人即將分別,面對離別之際,他的淚水濕透了衣服。這一描寫表達了詩人的傷感和離別的痛苦,凸顯了詩人內心的情感。
3. 此時相望不相聞:詩中表達了詩人與故人之間無法通過語言溝通的遺憾。盡管他們能夠相對而坐,但無法聽到對方的聲音,增強了離別的苦楚和無奈。
4. 愿逐月華流照君:詩人表達了對故人的美好祝愿。他希望自己能夠身在異地,與故人共享月光的照耀,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盼。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傷感和思念之情。它通過旅雁、離別和月光等象征意象,展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讓讀者在感受離別的痛苦和思念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希冀。
“旅雁何時更著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án jù lǚ yàn hé shí gèng zhe xíng
殘句旅雁何時更著行
lǚ yàn hé shí gèng zhe xíng.
旅雁何時更著行。
“旅雁何時更著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