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聲誰是獨完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色聲誰是獨完人”全詩
歷數三朝軒冕客,色聲誰是獨完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書寄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寄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已經把鏡子和鑷子扔在了地上,
高興地看見自己蒼老的面容和白發。
回顧歷史,數算了三朝的官員和文人,
他們的容貌和才華,又有誰能與我相比?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年老的心態和對歷史的回顧。他將自己的面容和白發看作是時光的痕跡,而他內心的喜悅則來自于這段歲月所帶來的成長和經歷。通過計算歷史上的官員和文人,蘇軾暗示了他在文學和政治上的成就,并自問是否有人能與他相媲美。
賞析:
《書寄韻》是蘇軾晚年時期的作品,體現了他對人生和時光流轉的深刻思考。詩詞以簡潔、自省的語言描繪了自己面對鏡子看見年老容顏的情景,表達了對歲月流逝的接受和欣然接納。蘇軾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展現了自己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成就,并以一種自豪而又略帶自嘲的態度,詢問是否有人能與他相提并論。
這首詩詞中的"鏡鑷"一詞,指的是鏡子和鑷子,用以暗示作者對自己容顏的觀察和反思。"蒼顏"和"白發"則象征著年老和時光的流逝。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蘇軾將個人的經歷與無法逃避的歲月緊密聯系在一起。
整首詩詞雖然字數不多,但通過簡潔的表達,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對時間的認知和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它既展示了蘇軾作為一位文人和官員的自豪,又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接受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這種對時光和自身境遇的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普遍的人生意義,引發讀者對自身存在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色聲誰是獨完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jì yùn
書寄韻
yǐ jiāng jìng niè tóu zhū dì, xǐ jiàn cāng yán bái fà xīn.
已將鏡鑷投諸地,喜見蒼顏白發新。
lì shǔ sān cháo xuān miǎn kè, sè shēng shuí shì dú wán rén.
歷數三朝軒冕客,色聲誰是獨完人。
“色聲誰是獨完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