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板新聲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檀板新聲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全詩
湖上綠波平
無奈繞堤芳草
還向舊痕生
有酒且醉瑤觥
更何妨、檀板新聲
誰教楊柳千絲
就中牽系人情
分類: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相思兒令》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相思兒令》是一首宋代晏殊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相思兒令》
昨夜探春消息,
湖上綠波平。
無奈繞堤芳草,
還向舊痕生。
有酒且醉瑤觥,
更何妨、
檀板新聲,
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昨夜,我探聽了春天的消息,
湖面上的綠波平靜。
無奈地,芳草繞著堤岸,
又在舊的痕跡上生長。
有美酒,就醉倒在玉觥中,
更何妨呢,
檀板發出新的聲音,
誰教會了楊柳的千絲細線牽扯著人情。
詩意和賞析:
《相思兒令》是一首描寫相思之情的詩詞。詩人晏殊通過春天的景色和一系列意象,表達了自己對思念之情的感受。
首先,詩人提到了昨夜的探春消息,暗示他對春天的期盼和渴望。湖上的綠波平靜,與他內心的激動形成對比,突出了他對春天的渴望之情。
接著,詩人用“無奈”來形容芳草繞堤的情景,意味著他無法抵擋思念之情的襲擊。舊痕生長的描寫表達了他對往事的回憶和留戀,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美酒和玉觥,象征著歡樂和陶醉。他宣泄內心的情感,醉倒在觥中,表達出對憂愁的拋卻和對歡愉的追求。
最后兩句,“檀板新聲,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通過檀木琴聲的比喻,描繪了思念之情的牽絆和糾纏。楊柳的千絲細線則象征著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聯系,詩人借此表達了思念的情感牽絆。
總體而言,《相思兒令》通過對春天景色和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思念之情的抒發。詩中情感真摯,意境優美,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檀板新聲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sī ér lìng
相思兒令
zuó yè tàn chūn xiāo xī
昨夜探春消息
hú shàng lǜ bō píng
湖上綠波平
wú nài rào dī fāng cǎo
無奈繞堤芳草
hái xiàng jiù hén shēng
還向舊痕生
yǒu jiǔ qiě zuì yáo gōng
有酒且醉瑤觥
gèng hé fáng tán bǎn xīn shēng
更何妨、檀板新聲
shuí jiào yáng liǔ qiān sī
誰教楊柳千絲
jiù zhōng qiān xì rén qíng
就中牽系人情
“檀板新聲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