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覽幽求無所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登覽幽求無所遺”全詩
高僧伴吟足清覽,見盡白蓮開落時。
分類: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憶越州》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越州》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山的景色如此模糊不清,無法形容;
登山游覽時尋求幽靜,無所留戀。
與高僧為伴吟唱,足夠清雅,盡覽了白蓮花開放和凋謝的時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晏殊憶起越州的景色和經歷。越州是中國浙江省的一個地方,以其湖山美景而聞名。晏殊在詩中表達了對越州湖山景色的難以言表之美,以及他在登山游覽中追求幽靜、無欲無求的心境。詩中還提到了與高僧一起吟唱,感受清雅的境界,并觀賞了白蓮花開放和凋謝的瞬間。
賞析:
《憶越州》以簡潔、清雅的語言描繪了越州湖山的美景,并表達了作者在其中的心境體驗。詩中的湖山被描繪得模糊不清,這種模糊的描寫使得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內心所感受到的美景的難以言表之處。作者在登山游覽中尋求幽靜,不圖留戀,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愿望。與高僧伴吟的場景,展示了晏殊對清雅境界的追求和對修身養性的向往。最后一句詩中的白蓮花開放和凋謝的描寫,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事物的變化,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禪意和對生命的感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清雅的意境和禪意的表達,描繪了越州湖山的美景和作者在其中的心境體驗,具有一定的禪修意味,使人感受到思想的寧靜和生命的變化。
“登覽幽求無所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yuè zhōu
憶越州
hú shān yǎo miǎo bù kě zhuàng, dēng lǎn yōu qiú wú suǒ yí.
湖山杳渺不可狀,登覽幽求無所遺。
gāo sēng bàn yín zú qīng lǎn, jiàn jǐn bái lián kāi luò shí.
高僧伴吟足清覽,見盡白蓮開落時。
“登覽幽求無所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