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何知強討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老何知強討論”全詩
但可與人漫醬瓿,豈能令鬼哭黃昏。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進字說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創作的《進字說二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正名百物自軒轅,
野老何知強討論。
但可與人漫醬瓿,
豈能令鬼哭黃昏。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言辭和語言的力量,以及對名字和稱謂的重要性。王安石通過詩詞表達了他對于正確使用語言的觀點。詩中提到了軒轅,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意味著正統和正確的名字。野老指的是不受世俗約束和規范的老人,他們不明白強調名稱的重要性。詩人認為,只有與人們交流時,才能隨意地使用俗稱或別名,而不能在重要場合使用不正式的稱謂,這樣做會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對語言使用的態度和觀點。他認為,名稱和稱謂的正統性和準確性是重要的,它們能夠清晰地傳達信息,并確保有效的交流。王安石批評那些不重視名稱的人,認為他們不明白名稱的作用和影響力。他通過對軒轅和野老的對比,強調了正確使用語言的重要性。詩詞最后一句"豈能令鬼哭黃昏"意味著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將會給人們帶來困惑和混亂,甚至讓人們感到恐懼和不安。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表達,探討了語言和名稱的重要性,并呼吁人們正確使用語言,以確保有效的交流和理解。它提醒我們在使用語言時要慎重選擇詞語和稱謂,避免語義上的歧義和混淆。
“野老何知強討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 zì shuō èr shǒu
進字說二首
zhèng míng bǎi wù zì xuān yuán, yě lǎo hé zhī qiáng tǎo lùn.
正名百物自軒轅,野老何知強討論。
dàn kě yú rén màn jiàng bù, qǐ néng lìng guǐ kū huáng hūn.
但可與人漫醬瓿,豈能令鬼哭黃昏。
“野老何知強討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