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愿豈華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愿豈華轂”全詩
二物應時須,九州同我服。
欲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陽,所愿豈華轂。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四臺笠》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四臺笠》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耕地時有春雨滋潤,
耘田時有秋陽炙烤。
這兩種農具需合時使用,
九州人民都依賴它們。
想要謀生少不了它們,
擁有了它們我自稱滿足。
君啊,你是否懷念周伯陽,
他的愿望不是華麗的車輪。
詩意:
這首詩以農具為主題,表達了耕作的重要性和對農具的依賴。詩人通過描寫春雨和秋陽對農田的作用,強調了農具在不同季節和時機的重要性。他認為農具是九州大地的伙伴,為人們帶來了豐收和生計。詩人也表達了對農具的珍視和感激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王安石對農具的贊美和對農耕勞動的理解。詩中的春雨和秋陽象征著自然界的恩賜和力量,它們與農具相輔相成,共同為人們帶來豐收。詩人在最后兩句中提到了周伯陽,暗示對古代賢人的敬仰,以及對樸素生活的追求。整首詩展示了詩人對農耕勞動的贊美和對務實生活的向往,體現了王安石的現實主義思想和對農民的關注。
“所愿豈華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èng yú nóng jù shī shí wǔ shǒu qí shí sì tái lì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四臺笠
gēng yǒu chūn yǔ rú, yún yǒu qiū yáng bào.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陽暴。
èr wù yìng shí xū, jiǔ zhōu tóng wǒ fú.
二物應時須,九州同我服。
yù wéi shēng shǎo mù, dé cǐ zì yún zú.
欲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jūn sī zhōu bó yáng, suǒ yuàn qǐ huá gǔ.
君思周伯陽,所愿豈華轂。
“所愿豈華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