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卻趁落潮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亭卻趁落潮行”全詩
參差鄰舫一時發,臥聽滿江柔櫓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發丈亭》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丈亭》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象,即在丈亭附近的姚江潮水漲起時,作者乘船行駛離開,而當潮水退去時,長亭上的人們也趁機出發。船只在江面上排列成不規則的隊伍,作者躺在船上傾聽著江水蕩漾時櫓聲的柔和音響。
詩詞的中文譯文:
姚江乘潮潮始生,
長亭卻趁落潮行。
參差鄰舫一時發,
臥聽滿江柔櫓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江景的觸動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的姚江是指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的一條江河。作者以潮水漲落為切入點,通過船只的動靜和江水的悠揚聲音,表現出大自然的變幻和人事的流轉。
首句"姚江乘潮潮始生",表明作者乘坐船只,充分利用潮水漲起的時機出發。這里的"潮始生"意味著潮水開始漲起,給人以新生的感覺。
第二句"長亭卻趁落潮行",描繪了長亭上的人們趁著潮水退去的時機出發。長亭是指靠近江邊的亭子,這里象征著人們的歸程。通過對比乘船和長亭的行動,詩人展現了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
接下來的兩句"參差鄰舫一時發,臥聽滿江柔櫓聲",描繪了船只們在江面上排列成不規則的隊伍,船舫之間錯落有致。作者平躺在船上,靜靜傾聽江水中櫓聲的柔和音響。這兩句通過聲音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音樂性和唯美感。
整首詩意境典雅,通過描繪江景和船行的畫面,表達出作者對自然變化和人生流轉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和意象,展示了陸游獨特的藝術風格。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抓住了自然景觀中的細微變化,讓讀者感受到了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情感。
“長亭卻趁落潮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zhàng tíng
發丈亭
yáo jiāng chéng cháo cháo shǐ shēng, cháng tíng què chèn luò cháo xíng.
姚江乘潮潮始生,長亭卻趁落潮行。
cēn cī lín fǎng yī shí fā, wò tīng mǎn jiāng róu lǔ shēng.
參差鄰舫一時發,臥聽滿江柔櫓聲。
“長亭卻趁落潮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