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走塵埃真可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走塵埃真可嗟”全詩
孤城入夜寒更迥,霜月滿天歸夢賒。
摵摵老桐風后葉,娟娟疏菊雨殘花。
茅檐布被猶無力,長走塵埃真可嗟。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秋日憶家》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憶家》是宋代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秋日思念家鄉的情感和對離家的痛苦之感。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日憶家
汩汩流光長遠客,
年年秋至是離家。
孤城入夜寒更迥,
霜月滿天歸夢賒。
摵摵老桐風后葉,
娟娟疏菊雨殘花。
茅檐布被猶無力,
長走塵埃真可嗟。
譯文:
流光汩汩,長久的旅客,
每年秋至都是離家之時。
孤城入夜,寒意更加深,
滿天霜月,歸夢如賒。
葉落時老桐樹搖曳,
雨過時疏菊花凋零。
茅檐下的布被已經無力,
長久行走,真令人嘆息。
詩意:
這首詩詞以秋日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家的思念之情。詩人身處異鄉,每逢秋天便更加思念故鄉,離家的痛苦之情更加深刻。詩中描繪了孤城入夜的寒冷和霜月的明亮,以及離家后的夢境,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渴望和思念之情。另外,詩中通過描寫老桐樹的葉落和疏菊花的凋零,以及茅檐下的布被無力的形象,突顯了詩人長久的離家之苦和無奈之感。
賞析:
《秋日憶家》通過對季節景觀和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離家的辛酸之情。詩人通過對孤城、霜月、老桐樹和疏菊花等意象的運用,巧妙地傳達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整首詩詞以孤寂的景象為背景,以離別的痛苦為主題,將作者對離家之苦的切身體驗融入其中。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詩人成功地表達了離鄉背井之人的心情,給讀者帶來思鄉之情的共鳴。
該詩詞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展現了離鄉之苦和思鄉之情,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和無奈。整首詩詞充滿了離別的哀婉和對家鄉的眷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感染力。
“長走塵埃真可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yì jiā
秋日憶家
gǔ gǔ liú guāng cháng yuǎn kè, nián nián qiū zhì shì lí jiā.
汩汩流光長遠客,年年秋至是離家。
gū chéng rù yè hán gèng jiǒng, shuāng yuè mǎn tiān guī mèng shē.
孤城入夜寒更迥,霜月滿天歸夢賒。
shè shè lǎo tóng fēng hòu yè, juān juān shū jú yǔ cán huā.
摵摵老桐風后葉,娟娟疏菊雨殘花。
máo yán bù bèi yóu wú lì, zhǎng zǒu chén āi zhēn kě jiē.
茅檐布被猶無力,長走塵埃真可嗟。
“長走塵埃真可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