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蹴踏千秋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穿花蹴踏千秋索”全詩
已被風光催我老,懶隨兒輩遶春城。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元禮春懷十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元禮春懷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穿花蹴踏千秋索,
挑菜嬉游二月晴。
已被風光催我老,
懶隨兒輩遶春城。
中文譯文:
穿過花叢踏遍千秋的尋覓,
挑選著蔬菜歡樂地游玩在二月晴天。
風景已經催促我變老,
我懶散地隨著兒輩們在春城周圍徜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在元禮先生的《春懷十首》之后作的續詩。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在花叢中穿行,踏遍千秋的尋覓,以及在二月晴天挑選蔬菜歡樂地游玩的場景,表達了對春天的美好感受和對生活的享受。然而,詩人同時感嘆風光已經催促他變老,歲月無情地流逝。最后兩句描繪了詩人懶散地隨著兒輩們在春城周圍漫游,表現出一種與時光對抗的懶散心態。
整首詩以春天為背景,通過描寫詩人的行走和歡樂的場景,展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穿花蹴踏和挑菜嬉游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對春天活力和喜悅的感受。同時,詩人的懶散態度和隨兒輩遨游的描寫,也傳遞出一種享受當下、隨遇而安的心境。
黃庭堅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文人,他的詩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為題材,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見長。這首詩體現了他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也展現了他淡泊名利、樂享當下的態度,給人以詩意深長的思考。
“穿花蹴踏千秋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uán lǐ chūn huái shí shǒu
次韻元禮春懷十首
chuān huā cù tà qiān qiū suǒ, tiāo cài xī yóu èr yuè qíng.
穿花蹴踏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
yǐ bèi fēng guāng cuī wǒ lǎo, lǎn suí ér bèi rào chūn chéng.
已被風光催我老,懶隨兒輩遶春城。
“穿花蹴踏千秋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