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綰結湘娥十二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綰結湘娥十二鬟”全詩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川風雨獨憑欄,
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
銀山堆里看青山。
譯文:
站在雨中登上岳陽樓,
眺望君山,滿眼風雨,
我心情蕭索,獨自倚欄而立。
我想起了湘娥的傳說,
她系著十二鬟發,美麗而哀傷。
可惜眼前的景色并沒有出現在湖水的面前,
而是在銀山之間,我借此觀賞著青山的美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黃庭堅雨中登上岳陽樓,俯瞰君山的景色。詩人站在樓上,感受著滿天的風雨,情緒低沉。他眺望著君山,想起了湘娥的傳說。湘娥是岳陽樓的民間傳說中的人物,相傳她因愛情不順而投湖自盡,留下了美麗而哀傷的傳說。詩人將自己的心情與湘娥的形象相聯想,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凄涼和憂傷。
然而,詩人感嘆道,遺憾的是眼前的景色并沒有出現在湖水的面前,而是在銀山之間。這里的銀山指的是岳陽樓周圍的山巒,表達了詩人登樓時所見到的美景。詩人以銀山堆積著的青山為背景,突出了君山的壯麗和遠大,同時也凸顯了自己與君山之間的距離和遺憾之情。
整首詩以雨中登樓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情感和對君山的思念,表達了對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痛苦感。詩人通過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色相結合,展示了對生活的矛盾感和對遠方美好事物的向往。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詩人的感受,也通過對景色的描繪,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和思考。
“綰結湘娥十二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zhōng dēng yuè yáng lóu wàng jūn shān èr shǒu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
mǎn chuān fēng yǔ dú píng lán, wǎn jié xiāng é shí èr huán.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kě xī bù dàng hú shuǐ miàn, yín shān duī lǐ kàn qīng shān.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綰結湘娥十二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