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有輕塵釜有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甑有輕塵釜有魚”全詩
不嫌藜藿來同飯,更展芭蕉看學書。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戲答史應之三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戲答史應之三首》
甑有輕塵釜有魚,漢庭日日召嚴徐。
不嫌藜藿來同飯,更展芭蕉看學書。
中文譯文:
家中磨盤上有輕微的塵埃,灶臺上有煮魚的炊煙。
每天在漢庭上召見嚴徐,不嫌藜藿與我共進餐。
我更展開芭蕉葉,專心學習讀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寫給史應的回答詩,以戲謔和幽默的口吻表達了對友人的親切和生活的態度。
詩的開篇描述了家中的情景,甑上有輕微的塵埃,灶臺上升起了煮魚的炊煙。這里描繪了平凡的家居生活,展示了詩人平淡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態度。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每天都在漢庭上召見嚴徐。這里的嚴徐可能是史應的別名或字號,表示他們經常一起討論學問或交流心得。這種日常的交往反映了詩人對友情和學術的重視。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豁達和不拘小節的態度。詩人說自己不嫌棄與友人一起分享簡單的藜藿飯菜。藜藿是一種粗糙的谷物,代表著平凡的生活,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不嫌棄樸素的生活方式,愿意與友人共同體驗平凡的日常。
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對學習的熱忱。他展開芭蕉葉,專心致志地讀書學習。芭蕉葉是古代書籍常用的書簽,通過展開芭蕉葉這一細節描寫,詩人顯露了自己對知識和學問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平實的描寫和詼諧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平凡而充實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友情和學問的珍視。通過對日常瑣事的描摹,傳遞了一種樂觀、豁達和向上的精神風貌,啟發人們珍惜當下,勤奮向上的生活態度。
“甑有輕塵釜有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dá shǐ yīng zhī sān shǒu
戲答史應之三首
zèng yǒu qīng chén fǔ yǒu yú, hàn tíng rì rì zhào yán xú.
甑有輕塵釜有魚,漢庭日日召嚴徐。
bù xián lí huò lái tóng fàn, gèng zhǎn bā jiāo kàn xué shū.
不嫌藜藿來同飯,更展芭蕉看學書。
“甑有輕塵釜有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