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門兒女笑牽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迎門兒女笑牽衣”全詩
宅邊猶有舊時柳,漫向世人言昨非。
分類: 歸去來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題歸去來圖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歸去來圖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日日言歸真得歸,
迎門兒女笑牽衣。
宅邊猶有舊時柳,
漫向世人言昨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回到家中的情景和他對過去時光的思考。作者表達了對家庭團聚和親情的渴望,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懷念。他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感慨萬千,希望能向世人述說過去的故事。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情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家的思念和對過去的回憶。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首句“日日言歸真得歸”,表達了作者每天都期盼著回家的心情。這里的“歸”不僅僅是回到家中的意思,更是一種內心的回歸和歸屬感。通過這句話,作者傳達了對家庭團聚的渴望和對平凡生活的珍視。
第二句“迎門兒女笑牽衣”,描繪了作者回到家中時,孩子們歡快地迎接他的情景。這句詩直觀地展現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重要性。孩子們笑著拉著他的衣袖,充滿了家庭的溫馨和樂趣。
第三句“宅邊猶有舊時柳”,通過描寫宅邸旁邊的柳樹,作者勾起了對過去時光的回憶。柳樹是中國文化中寄托著離別和思鄉情感的象征物,它們成為了過去歲月的見證者,也是作者情感追憶的對象。
最后一句“漫向世人言昨非”,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將自己的過去故事和感悟傳遞給世人。作者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他想通過自己的文字告訴人們,過去的時光已經不再,但它們仍然值得被銘記和珍惜。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自然的描寫展示了黃庭堅對家庭、親情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和感悟。通過對家庭的描繪和過去時光的回憶,詩人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情世故的反思,使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首詩既展示了家的溫暖和親情的珍貴,又傳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舊和對生活的感悟,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思想內涵。
“迎門兒女笑牽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guī qù lái tú èr shǒu
題歸去來圖二首
rì rì yán guī zhēn dé guī, yíng mén ér nǚ xiào qiān yī.
日日言歸真得歸,迎門兒女笑牽衣。
zhái biān yóu yǒu jiù shí liǔ, màn xiàng shì rén yán zuó fēi.
宅邊猶有舊時柳,漫向世人言昨非。
“迎門兒女笑牽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