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界輕絲指捻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筆界輕絲指捻紅”全詩
楚蜀可憐人不賞,墻根屋角數無窮。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秉國芙蓉五章》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秉國芙蓉五章》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方稀見誠奇物,
筆界輕絲指捻紅。
楚蜀可憐人不賞,
墻根屋角數無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北方少見的一種珍奇的花朵,稱為芙蓉。詩人以輕盈的筆觸,將芙蓉的美麗形態描繪出來。然而,盡管芙蓉如此美麗,卻很少有人能夠欣賞到它的芳香和美麗。詩人感嘆楚蜀之地的人們無法欣賞到這種美麗的花朵,而這些芙蓉卻在墻根和屋角中無窮無盡地開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芙蓉美麗的贊嘆和對人們無法欣賞到美的遺憾之情。芙蓉作為一種稀有的花卉,被詩人視為珍貴的存在,他用輕絲般的筆觸描繪出芙蓉的嬌美和紅艷。然而,楚蜀之地的人們卻無法欣賞到這種美麗,這種遺憾和無奈在詩中得到了表達。
詩人通過墻根和屋角的描繪,強調了芙蓉的數量之多,以及它們無處不在的存在。這種對芙蓉的描繪,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渴望。詩詞中的墻根和屋角,也可以被視為一種隱喻,代表了人們對美的忽視和無視。整首詩詞通過對芙蓉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的珍視和對人們對美的忽略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對芙蓉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贊嘆和對人們對美的忽視的遺憾之情。它通過對芙蓉的形象描繪,引發讀者對美的思考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視。
“筆界輕絲指捻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bǐng guó fú róng wǔ zhāng
和秉國芙蓉五章
běi fāng xī jiàn chéng qí wù, bǐ jiè qīng sī zhǐ niǎn hóng.
北方稀見誠奇物,筆界輕絲指捻紅。
chǔ shǔ kě lián rén bù shǎng, qiáng gēn wū jiǎo shù wú qióng.
楚蜀可憐人不賞,墻根屋角數無窮。
“筆界輕絲指捻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