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惜斯民受賜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惜斯民受賜偏”全詩
天開嶺阜竦雙闕,地雜桑麻隘一種。
錦雉馴飛春陌上,雪鳧高去夕嵐邊。
長才久屈君無限,所惜斯民受賜偏。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五太祝知伊闕》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五太祝知伊闕》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里馭迎新令賢,
儒經吏術盡家傳。
天開嶺阜竦雙闕,
地雜桑麻隘一種。
錦雉馴飛春陌上,
雪鳧高去夕嵐邊。
長才久屈君無限,
所惜斯民受賜偏。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送別五太祝知伊闕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知伊闕的贊美和思念之情。知伊闕是司馬光的朋友,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司馬光對他的才華和品德非常欣賞。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知伊闕的才華和品德。首句“百里馭迎新令賢”,表達了知伊闕在政治上的才能和他對新政策的支持。接著,“儒經吏術盡家傳”一句,強調了他對傳統文化和治理經驗的傳承。
接下來的兩句“天開嶺阜竦雙闕,地雜桑麻隘一種”,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知伊闕的博學多才和胸懷廣闊。他的才華和品德猶如高聳的山峰和廣袤的大地,獨一無二。
最后兩句“錦雉馴飛春陌上,雪鳧高去夕嵐邊”,通過描繪錦雉和雪鳧的形象,表達了知伊闕的才華和品德超越常人,高飛遠去的意象。詩的最后一句“長才久屈君無限,所惜斯民受賜偏”,表達了司馬光對知伊闕才華被埋沒的遺憾和對他為民眾所做貢獻的贊賞。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知伊闕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同時展現了司馬光對知伊闕才華和品德的高度評價。
“所惜斯民受賜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ǔ tài zhù zhī yī quē
送五太祝知伊闕
bǎi lǐ yù yíng xīn lìng xián, rú jīng lì shù jǐn jiā chuán.
百里馭迎新令賢,儒經吏術盡家傳。
tiān kāi lǐng fù sǒng shuāng quē, dì zá sāng má ài yī zhǒng.
天開嶺阜竦雙闕,地雜桑麻隘一種。
jǐn zhì xún fēi chūn mò shàng, xuě fú gāo qù xī lán biān.
錦雉馴飛春陌上,雪鳧高去夕嵐邊。
cháng cái jiǔ qū jūn wú xiàn, suǒ xī sī mín shòu cì piān.
長才久屈君無限,所惜斯民受賜偏。
“所惜斯民受賜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