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看遠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人看遠碧”全詩
重云不掩蔽,萬里見頭角。
世人看遠碧,誰識產美璞。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端式上人十詠其七天外峰》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端式上人十詠其七天外峰》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外一尺峰,
國中千仞岳。
重云不掩蔽,
萬里見頭角。
世人看遠碧,
誰識產美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它矗立在天外,超越了塵世間的高山。盡管云霧重重,但無法遮蔽這座峰頂,它的巍峨輪廓在萬里之外可見。然而,世人只看到了遠處的青山,卻不知道這座山峰是如此的珍貴和純粹。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天外的一座峰頂,以及國內的千仞岳山峰,表達了山峰的巍峨高聳之勢。峰頂雖然被云霧包圍,但仍然高高聳立,不受遮蔽。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表現了山峰的崇高和不可阻擋的力量。
詩中提到"萬里見頭角",意味著這座山峰的高聳巍峨可以在遠處看到,顯示了它的壯麗景象。然而,作者也指出,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遠處的青山,沒有意識到這座天外峰的獨特之處。這是一種對世人的批評,暗示人們在欣賞美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那些隱藏在背后的珍貴之物。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山峰的高聳和壯麗,以及人們對美的認知的局限性。梅堯臣通過這首詩詞,呼喚人們要更深入地觀察和欣賞美的本質,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遠景之中。
“世人看遠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uān shì shàng rén shí yǒng qí qī tiān wài fēng
和端式上人十詠其七天外峰
tiān wài yī chǐ fēng, guó zhōng qiān rèn yuè.
天外一尺峰,國中千仞岳。
zhòng yún bù yǎn bì, wàn lǐ jiàn tóu jiǎo.
重云不掩蔽,萬里見頭角。
shì rén kàn yuǎn bì, shuí shí chǎn měi pú.
世人看遠碧,誰識產美璞。
“世人看遠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