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衣不著著斑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衣不著著斑衣”全詩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畝催耕冒雨歸。
種竹野塘春昏脆,采蘭幽澗露牙肥。
伊予自是徒勞者,未得同尋舊釣磯。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寄金鄉張贊善》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金鄉張贊善》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少離開故鄉已經很久,
早已不再穿著華麗的衣裳。
在北堂侍奉宴客時,星星已經升起,
在南畝耕作時,雨水催促著歸家。
種植的竹子在野塘邊,在昏暗的春天里發出脆響,
采摘的蘭花在幽深的澗谷中露出飽滿的花蕊。
我自己只是一個徒勞的人,
還未能再次去尋找過去的釣磯。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已經很久的情景。他已經不再追求華麗的衣裳,而是過著樸素的生活。他在北堂侍奉宴客時,星星已經升起,意味著他在夜晚工作。在南畝耕作時,雨水催促著他回家,顯示了他辛勤勞作的一面。他種植的竹子在春天發出脆響,采摘的蘭花在幽深的澗谷中飽滿而美麗。然而,詩人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徒勞的人,還未能再次去尋找過去的釣磯,表達了他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生活場景和內心感受,展現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樸素生活的向往和對勞動的贊美。他的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詞既有寫實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情感,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朝衣不著著斑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jīn xiāng zhāng zàn shàn
寄金鄉張贊善
nián shào cí róng zì gǔ xī, cháo yī bù zháo zhe bān yī.
年少辭榮自古稀,朝衣不著著斑衣。
běi táng shì shàn qīn xīng qǐ, nán mǔ cuī gēng mào yǔ guī.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畝催耕冒雨歸。
zhǒng zhú yě táng chūn hūn cuì, cǎi lán yōu jiàn lù yá féi.
種竹野塘春昏脆,采蘭幽澗露牙肥。
yī yǔ zì shì tú láo zhě, wèi dé tóng xún jiù diào jī.
伊予自是徒勞者,未得同尋舊釣磯。
“朝衣不著著斑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