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疑瓠子堤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疑瓠子堤決”全詩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久雨六言四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久雨六言四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疑瓠子堤決,
又恐媧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
那堪流了葑田。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長時間的雨水不斷傾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詩中暗示著自然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和難以控制,使人們感到脆弱和渺小。雨水的無情洪水沖垮了瓠子堤,媧皇石也有可能被沖穿,茅屋被風吹倒,葑田被水淹沒,這些都使人們感嘆自然的偉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脆弱。通過使用象征和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瓠子堤是用來防止洪水泛濫的堤壩,而媧皇石是傳說中女媧補天時所用的石塊,它們都象征著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抵御和控制。然而,詩中暗示這些抵御和控制是有限的,自然的力量是無法抗拒和掌控的。
詩詞通過描繪茅屋被風吹倒、葑田被水淹沒等場景,以及運用"初疑"、"又恐"等詞語,增強了對自然力量的想象和恐懼感。整首詩詞以"已是"、"那堪"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災害的無奈和無力,展示了人類與自然力量對峙的悲壯景象。
該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象描繪了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脆弱。通過激發讀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詩詞傳達了作者對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無奈,同時也提醒人們要謙虛對待自然,保護和珍惜生命。
“初疑瓠子堤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ǔ liù yán sì shǒu
久雨六言四首
chū yí hù zǐ dī jué, yòu kǒng wā huáng shí chuān.
初疑瓠子堤決,又恐媧皇石穿。
yǐ shì chuī fān máo wū, nà kān liú le fēng tián.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初疑瓠子堤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