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鏡月經行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浣花鏡月經行處”全詩
浣花鏡月經行處,草木江山亦去思。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送范漕赴召八絕》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范漕赴召八絕》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走卒兒童口是碑,
百年幾見好監司。
浣花鏡月經行處,
草木江山亦去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范漕赴召為題材,表達了洪咨夔對范漕的贊賞和思念之情。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送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首句:“走卒兒童口是碑”,描述了送行的人群中有許多年幼的孩子,他們口中念念有詞,仿佛是一塊堅硬的石碑,表現出他們對范漕的敬佩之情。
第二句:“百年幾見好監司”,表達了洪咨夔對范漕的稱贊和敬仰。這句話意味著在百年之間,很少有像范漕這樣出色的監司(官員)出現。
第三句:“浣花鏡月經行處”,通過描繪夜晚的浣花鏡和明亮的月光,表現出送別的情景。浣花鏡是一種用來洗滌花瓣的器具,這里暗示著花瓣已經凋謝,象征著時光的流逝。經過這里的行人,也正好經歷了一天的辛勞,進一步強調了送別的情景。
最后一句:“草木江山亦去思”,表達了作者對范漕即將離去的思念之情。草木江山是指大自然的景物,作者通過這個意象表達了自己對范漕離去后的思念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送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范漕的贊賞和思念之情。詩中所展現的情感和意境,使人感受到離別的哀愁和時光的流轉,展示了洪咨夔獨特的感慨和抒情才華。
“浣花鏡月經行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àn cáo fù zhào bā jué
送范漕赴召八絕
zǒu zú ér tóng kǒu shì bēi, bǎi nián jǐ jiàn hǎo jiān sī.
走卒兒童口是碑,百年幾見好監司。
huàn huā jìng yuè jīng xíng chǔ, cǎo mù jiāng shān yì qù sī.
浣花鏡月經行處,草木江山亦去思。
“浣花鏡月經行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