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荼蘼作媵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隨后荼蘼作媵來”全詩
梨花嫁與東風去,隨后荼蘼作媵來。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過三鶴山二絕》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三鶴山二絕》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造物工夫拙剪裁,
群芳各自得春開。
梨花嫁與東風去,
隨后荼蘼作媵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自然界萬物在春天綻放的美妙景象,以及物之生養和更迭的過程。詩人通過描繪花朵的變化,表達了對自然生命力和輪回的贊嘆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造物主的視角來描述自然界花朵的生長和變化。首句“造物工夫拙剪裁”表明造物主的手藝不精湛,意味著自然界的花朵是自發、自然而然地生長開放的。接著的一句“群芳各自得春開”描繪了春天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各種花朵各自展示著自己的美麗。
下兩句“梨花嫁與東風去,隨后荼蘼作媵來”則表達了梨花的凋零和荼蘼花的盛開。梨花嫁接著東風,飄散而去,隨后荼蘼花開放,接替了梨花的位置。這種交替的景象揭示了自然界物種的更迭和生命的輪回,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界花朵的變化和生命的流轉,透露出對自然的欽佩和對生命的思考。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詩人傳達了對生命的脆弱和無常的思考,以及對自然界生命力和美妙的贊嘆。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練的描寫方式,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特點,也體現了中國古典詩詞追求自然和諧之美的審美追求。
“隨后荼蘼作媵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sān hè shān èr jué
過三鶴山二絕
zào wù gōng fū zhuō jiǎn cái, qún fāng gè zì dé chūn kāi.
造物工夫拙剪裁,群芳各自得春開。
lí huā jià yǔ dōng fēng qù, suí hòu tú mí zuò yìng lái.
梨花嫁與東風去,隨后荼蘼作媵來。
“隨后荼蘼作媵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