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祖龍潛未上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祖龍潛未上天”全詩
當時憔悴題名日,漢祖龍潛未上天。
分類:
作者簡介(竇鞏)
[唐](約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間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竇庠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自唐肅宗寶應元年至穆宗長慶元年間在世,年六十歲。狀貌魁偉。少博覽,無所不通。性宏放,好談古今。門多長者車轍。諸兄均先貴達,鞏于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始舉進士。袁滋鎮滑州,辟為從事。入朝,拜侍御史,歷司勛員外刑部郎中。元稹觀察浙東,奏為副使,檢校秘書少監,兼御史中丞。稹移鎮武昌,鞏為副使。平居與人言,吻動而言不發,白居易等目為囁嚅翁。后終老于鄂渚。鞏所著詩,見竇氏聯珠集。
《陜府賓堂覽房杜二公仁壽年中題紀手跡》竇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陜府(指陜西省政府)賓堂中,我在覽房中看到了杜二公(指杜甫)在他仁壽年間題寫的手跡。仁壽年間是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9年)至元和四年(公元811年),那時的墨色淡如煙霧一般稀薄。當時的我因為憂慮而顯得病態,所以題記字跡也顯得憔悴不堪。這時候,漢祖(指唐玄宗)還未發動安史之亂(指安祿山、史思明等),還沒有陷入混亂的局面。
譯文:
陜西賓館中的覽房上,展示出了杜二公在他仁壽年間題寫的手跡。
這是在唐朝元和二年至元和四年(809年至811年)期間,那時的墨色稀薄如煙霧一般。
在那個時候,我由于憂慮而顯得憔悴不堪,所以題記的字跡也顯得疲憊不堪。
那時,尚未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的統治還未陷入混亂的階段。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竇鞏對杜甫在仁壽年間所寫的手跡的贊美和感慨。詩的開頭直接點明了詩題,通過陜府賓堂覽房中看到了杜甫仁壽年間所寫的手跡。這體現了作者對杜甫的推崇和欽佩。詩中也描繪了當時的墨色和作者個人的心情,使詩情浮現出來。最后一句提到了安史之亂,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表達了對唐朝盛世的思念和對亂世的擔憂。
整首詩意融洽,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構思巧妙。通過對杜甫的手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杜甫的欽佩和敬仰。同時也通過描述當時的墨色和自己的心情,展示了對亂世的擔憂和對盛世的懷念,給人以深思和共鳴。整首詩情呼應,寓意深遠,是一首優秀的詩作。
“漢祖龍潛未上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ǎn fǔ bīn táng lǎn fáng dù èr gōng rén shòu nián zhōng tí jì shǒu jī
陜府賓堂覽房杜二公仁壽年中題紀手跡
rén shòu yuán hé èr bǎi nián, méng lóng shuǐ mò dàn rú yān.
仁壽元和二百年,濛籠水墨淡如煙。
dāng shí qiáo cuì tí míng rì, hàn zǔ lóng qián wèi shàng tiān.
當時憔悴題名日,漢祖龍潛未上天。
“漢祖龍潛未上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