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應無定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應無定所”全詩
客程秋草遠,心事故人知。
暮鳥翻江岸,征徒起路岐。
自應無定所,還似欲相隨。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海上別薛舟》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海上別薛舟》是唐代戴叔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行旅悲搖落,
風波厭別離。
客程秋草遠,
心事故人知。
暮鳥翻江岸,
征徒起路岐。
自應無定所,
還似欲相隨。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離別之情和行旅的苦楚。詩人在海上與薛舟分別,感到旅途的顛簸與別離的煩惱。客人的旅程很遠,秋天的草木已經遙遠。只有自己內心的事情被知道。傍晚時分,候鳥掠過江岸,征途上的行人起路岐,分道揚鑣。詩人感到自己應該沒有固定的歸宿,但又似乎欲望與薛舟相隨。
賞析:
《海上別薛舟》通過描繪行旅中的離別之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詩中的風波和別離象征著人生中的艱難和離散,詩人對此感到厭煩。秋草的遠離和心事的獨自承受,強調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無助。暮鳥和征途上的行人則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詩人感到自己應該沒有固定的歸宿,但又渴望與薛舟相伴相隨。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旅途中離別和無常的痛苦體驗,以及對情感依托和歸宿的渴望。
該詩詞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形象的描繪和象征的手法,將詩人內心的情感與行旅的景象相結合,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它展示了唐代詩人對離散和流離失所的深刻感受,同時也表達了對情感依托和歸宿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自應無定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shàng bié xuē zhōu
海上別薛舟
xíng lǚ bēi yáo luò, fēng bō yàn bié lí.
行旅悲搖落,風波厭別離。
kè chéng qiū cǎo yuǎn, xīn shì gù rén zhī.
客程秋草遠,心事故人知。
mù niǎo fān jiāng àn, zhēng tú qǐ lù qí.
暮鳥翻江岸,征徒起路岐。
zì yīng wú dìng suǒ, hái shì yù xiāng suí.
自應無定所,還似欲相隨。
“自應無定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