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定送何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定送何人”全詩
回車不自識,君定送何人。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歲除日奉推事使牒追赴撫州辨…處士上人同賦人字口號》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戴叔倫創作的《歲除日奉推事使牒追赴撫州辨…處士上人同賦人字口號》。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歲除日奉推事使牒追赴撫州辨
流年忽復新,上國杳未到。
回車不自識,君定送何人。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戴叔倫奉命擔任推事使,追赴撫州辨案的情景。詩人覺得歲除之日,一年又過去了,而自己的使命卻仍未完成,還未到達目的地。詩人坐在回程的馬車上,周圍的景色已經變得陌生,回程的路上不自覺地迷失了方向。詩人向同行的朋友詢問,不知道他們將要把他送到何處。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在回程途中的感受,表達了一種迷茫和焦慮的情緒。詩人以歲除之日為背景,通過對時間的感知,強調了使命未完成的緊迫感。詩中的"上國"指的是目的地,杳未到則暗示了距離遙遠,使詩人感到無從抵達的困惑。回程時的迷失和不自識,更加強調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迷茫。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心理狀態,通過對時間、空間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戴叔倫在使命未完成時的無奈和焦慮。這首詩抓住了時空的變化和人情的復雜,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君定送何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chú rì fèng tuī shì shǐ dié zhuī fù fǔ zhōu biàn chǔ shì shàng rén tóng fù rén zì kǒu hào
歲除日奉推事使牒追赴撫州辨…處士上人同賦人字口號
shàng guó yǎo wèi dào, liú nián hū fù xīn.
上國杳未到,流年忽復新。
huí chē bù zì shí, jūn dìng sòng hé rén.
回車不自識,君定送何人。
“君定送何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