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折非所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摧折非所悋”全詩
岷山道又難。
摧折非所悋。
但令入玉盤。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詠梨應詔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梨應詔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谷來既重。
岷山道又難。
摧折非所悋。
但令入玉盤。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使者奉旨前往大谷地,但是岷山的道路十分艱難。詩人表達了對使者艱險旅途的關注和擔憂,希望使者能夠平安抵達目的地,完成使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壯美的山水畫面,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旅途艱辛的關切。
首句“大谷來既重”直接點明了詩人創作的主題。大谷地是一個重要的地方,而使者的到來使其更加重要。這一句話也暗示了詩人對使者任務的重視。
接下來的一句“岷山道又難”描繪了使者前往大谷地的道路艱險。岷山是中國著名的山脈之一,其山路險峻崎嶇,使者將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第三句“摧折非所悋”表達了詩人對使者的關切之情。摧折意味著折斷、挫折,悋意為憂愁、擔心。詩人擔心使者在艱難的旅途中可能會受到傷害或遇到困難。
最后一句“但令入玉盤”是詩人對使者的祝福。玉盤是古代帝王用來收納珍寶的容器,這里象征著使者成功完成使命并平安歸來的希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壯美的山水畫面,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使者艱險旅途的關切和祝福。它展示了南北朝時期文人士人的豪情壯志和對君主的忠誠,同時也表達了對鄉土和家國的思念之情。
“摧折非所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lí yìng zhào shī
詠梨應詔詩
dà gǔ lái jì zhòng.
大谷來既重。
mín shān dào yòu nán.
岷山道又難。
cuī shé fēi suǒ lìn.
摧折非所悋。
dàn lìng rù yù pán.
但令入玉盤。
“摧折非所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