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湘水各悠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云湘水各悠悠”全詩
今日登高望不見,楚云湘水各悠悠。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湘川野望》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湘川野望
懷王獨與佞人謀,
聞道忠臣入亂流。
今日登高望不見,
楚云湘水各悠悠。
譯文:
湘川的野望
王懷著雄心壯志和奸佞之人密謀,
卻聽說忠臣們已經陷入亂世之中。
如今登高望望,卻看不到任何希望,
楚云遙遙不可及,湘水悠然流淌。
詩意:
這首詩以湘川為背景,表達了詩人戴叔倫對亂世的無奈和憂慮之情。詩人首先提到王室的王公在與佞臣一起密謀,然后得知忠臣為國家的事業而獻身,面臨亂局。然而,詩人懷揣著對國家的希望,登上高山俯瞰,卻無法看到任何前景。最后,他以楚云和湘水比喻國家的境況,表達了對亂世的憂心忡忡。
賞析:
《湘川野望》是一首唐代的七言律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詩中運用了山水和亂世的對比,將個人的思念與國家的憂慮相結合。王朝的統治者為了私利而與佞臣勾結,無視忠臣們的忠誠。忠臣們為國家的利益而奮斗,卻被卷入亂流之中,使國家陷入動蕩。詩人站在高山之上,望著遠方的楚云和湘水,感嘆國家的境況如同湘水一般悠悠流淌。表達了詩人對于亂世的憂慮和對國家的關懷之情。整首詩既抒發了詩人個人對于國家和時代的憂慮,也表達出了他對忠臣們的欽佩和同情之情。
“楚云湘水各悠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chuān yě wàng
湘川野望
huái wáng dú yǔ nìng rén móu, wén dào zhōng chén rù luàn liú.
懷王獨與佞人謀,聞道忠臣入亂流。
jīn rì dēng gāo wàng bú jiàn, chǔ yún xiāng shuǐ gè yōu yōu.
今日登高望不見,楚云湘水各悠悠。
“楚云湘水各悠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