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松橫礙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欹松橫礙馬”全詩
落月垂關下。
深谷暗藏人。
欹松橫礙馬。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行途賦得四更應詔詩》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途賦得四更應詔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四更天欲曙,
落月垂關下。
深谷暗藏人,
欹松橫礙馬。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早晨四更天的景象。在天色尚未完全亮起之時,月亮已經落到了關口之下。在深谷之中,有人悄悄地隱匿其中。而傾斜的松樹垂直地橫在馬的前面,阻礙了前行的道路。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示了清晨的寧靜和神秘感。作者以簡潔的詞句勾勒出黎明前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行旅的困難和險阻。
首句“四更天欲曙”以四更天的時刻為背景,預示了黎明的臨近。詩人以簡練的字句勾勒出天色漸亮、日出將至的氛圍。
第二句“落月垂關下”以落月和關口為景,給人一種寧靜而凄美的感覺。月亮的下沉象征著夜晚的結束,也暗示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第三句“深谷暗藏人”描繪了深谷中隱匿的人物,給人一種神秘和隱秘的感覺。這里的人物可能是行旅者或隱士,他們選擇在這個深谷中暫避風雨。
最后一句“欹松橫礙馬”以傾斜的松樹阻礙馬匹的前行為景,表現了行旅路途中的困難和阻礙。松樹象征著堅韌和不屈的品質,與行旅者面對困境時的堅毅精神相呼應。
整首詩以簡潔的詞句勾勒出早晨四更天的景象和行旅者的艱辛旅程,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凄美的氛圍。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抒發了內心對困難和挑戰的堅韌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對旅途中的人和事的思考和關注。
“欹松橫礙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tú fù dé sì gēng yìng zhào shī
行途賦得四更應詔詩
sì gēng tiān yù shǔ.
四更天欲曙。
luò yuè chuí guān xià.
落月垂關下。
shēn gǔ àn zàng rén.
深谷暗藏人。
yī sōng héng ài mǎ.
欹松橫礙馬。
“欹松橫礙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