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與穿簾一點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與穿簾一點光”全詩
定知何遜牽詩興,借與穿簾一點光。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是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恐是凝酥染得黃,
月中清露滴來香。
定知何遜牽詩興,
借與穿簾一點光。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晁補之將蠟梅送給王立之的情景。蠟梅是一種在寒冷的冬季開放的花朵,它的花瓣呈現出淡黃色。詩中描繪了蠟梅在月光下,清澈的露珠滴落在花瓣上,散發出幽香。晁補之相信王立之能夠領會他在詩詞中表達的情感,將這束蠟梅作為啟發創作的光芒,借給他用來穿透窗簾,點亮他的靈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畫面。晁補之選用了蠟梅這一冬季開放的花朵,通過月光和露珠的描繪,表達了淡雅清新的氛圍。蠟梅的花色黃中帶白,象征著堅韌與純潔,與詩人對王立之的贊賞和祝福相呼應。
詩人通過將光芒比喻為詩詞,將蠟梅的香氣與靈感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他對王立之創作才華的認可。這種友誼和贊美的表達方式既樸實又深情,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與雅致。
整首詩詞雖然短小,但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贊美和祝福之情,同時也展示了晁補之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獨特的感受力。這首詩詞以其清新唯美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借與穿簾一點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wáng lì zhī sòng là méi wǔ shǒu
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
kǒng shì níng sū rǎn dé huáng, yuè zhōng qīng lù dī lái xiāng.
恐是凝酥染得黃,月中清露滴來香。
dìng zhī hé xùn qiān shī xìng, jiè yǔ chuān lián yì diǎn guāng.
定知何遜牽詩興,借與穿簾一點光。
“借與穿簾一點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