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誰收一番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問誰收一番炎”全詩
須臾過盡惟灰在,借問誰收一番炎。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毛君燒松花六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毛君燒松花六絕》
詩意:這首詩由蘇轍在宋代創作,描述了一幅燒松花的景象。詩人觀賞著燒松花時的情景,感嘆松花的香氣濃郁而獨特,煙霧繚繞透過窗簾,只余下灰燼,他好奇地問道,這一番熱烈的燃燒之后,究竟是誰來收拾這炎熱的一切呢?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燒松花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于松花香氣與煙霧的深刻感受和思考。詩中字字珠璣,以寥寥數語道出了松花老去的形象,以及燃燒后只剩下的灰燼,寓意著人生的短暫和物是人非的變遷。詩人借此景象,反思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轉移,以一種淡泊的心態對待人世間的熱烈與繁華。
整首詩以松花燒盡的景象為線索,通過對松花的描繪和對燒松花之后的景象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這首詩以簡約而富有深意的詞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和情感。詩人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繁華和變遷,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領悟和對淡泊人生的追求。
這首詩通過對燒松花景象的描繪,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思考。在短短的六句詩中,展現了詩人對于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給人以深思和啟示。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松花燒盡的描述,寄寓了對人生短暫和世事無常的深切感受,引發人們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借問誰收一番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máo jūn shāo sōng huā liù jué
次韻毛君燒松花六絕
sōng lǎo xiāng duō qì zì yán, yú yān bó yù tòu shū lián.
松老香多氣自嚴,余煙勃郁透疏簾。
xū yú guò jǐn wéi huī zài, jiè wèn shuí shōu yī fān yán.
須臾過盡惟灰在,借問誰收一番炎。
“借問誰收一番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四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