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醉醒還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醉醒還酌”全詩
毋令仲御歌,空使人驚愕。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二十一楔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二十一楔亭》是蘇轍的作品,屬于宋代文學。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觴流無定處,
酒客醉醒還續。
不要讓仲御歌,
只會使人驚愕。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在洋州園亭中,觥籌交錯,酒流不斷。酒客們喝醉了之后又繼續倒酒。詩人表達了酒宴的熱鬧和歡樂,但也提醒人們不要讓仲御(伴郎)唱歌,因為他的歌聲只會讓人們感到驚訝和震驚。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洋州園亭中的喧鬧景象和酒宴的氣氛。觴流無定處,形容酒宴中酒杯頻繁來回傳遞,喝得人們陶醉不已。酒客們醉醒之后又續杯,顯示了他們對快樂和享受的追求。而作者提到不要讓仲御歌唱,可能是因為他的歌聲不合時宜,與洋州園亭的氛圍不搭配,可能過于激昂或離經叛道,使人感到驚訝和震驚。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酒宴的熱鬧場景,同時通過對仲御歌唱的禁止,也傳達了一種對傳統規范和秩序的尊重。這種對熱鬧和歡樂的描繪和對紀律的提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整首詩具有一種和諧的美感。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蘇轍對于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對于禮儀規范的重視,展現了他獨特的文學才華。
“客醉醒還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qí èr shí yī xiē tíng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二十一楔亭
shāng liú wú dìng chù, kè zuì xǐng hái zhuó.
觴流無定處,客醉醒還酌。
wú lìng zhòng yù gē, kōng shǐ rén jīng è.
毋令仲御歌,空使人驚愕。
“客醉醒還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