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未終天又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曲未終天又明”全詩
春城無處無歌舞,一曲未終天又明。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元夕端居感事四絕句》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元夕端居感事四絕句》。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二門開如沸羹,
燈光月色逐人行。
春城無處無歌舞,
一曲未終天又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元夕夜晚的景象和作者在其間的感受。元夕是農歷正月十五日,古代人們慶祝元宵節的日子,而“端居”意味著在家中守夜。詩中通過描述門戶繁忙如沸騰的湯羹,燈光和月色與人們行走相伴,以及春城中無處可見的歌舞等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昔日熱鬧喜慶的元夕夜晚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元夕夜晚的景象,通過對細節的描繪,使讀者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感受。首句“十二門開如沸羹”中的“沸羹”形象地描繪了門戶繁忙的場景,給人一種喧囂、熱鬧的感覺。接著,燈光和月色“逐人行”,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但在這熱鬧景象的背后,作者卻感嘆春城中不再有歌舞之樂,使整個詩詞的氛圍突然轉變。
最后一句“一曲未終天又明”,短短幾個字卻給人以深思。作者用音樂的比喻來表達時間的流逝,一曲未終,意味著歡樂的時光還未結束,而“天又明”則暗示著新的一天開始了。這句話中蘊含著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對美好時光短暫性的感慨,使整首詩增添了一層深意。
通過對元夕夜晚景象的描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曾經歡樂喜慶的時光的懷念,同時也反映了現實中對于美好時光的短暫和無法挽回的感嘆。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練、生動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使讀者在感受元夕夜晚的喧囂和熱鬧的同時,也思考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好時光。
“一曲未終天又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xī duān jū gǎn shì sì jué jù
元夕端居感事四絕句
shí èr mén kāi rú fèi gēng, dēng guāng yuè sè zhú rén xíng.
十二門開如沸羹,燈光月色逐人行。
chūn chéng wú chǔ wú gē wǔ, yī qǔ wèi zhōng tiān yòu míng.
春城無處無歌舞,一曲未終天又明。
“一曲未終天又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